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本刊顾问编委陆培炎总工,在身患重病,住院治疗期间,仍心系着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发展与进步,除向《岩土力学》学报捐助人民币陆万元外,还向其它相关学报进行了捐款,令我全体办刊人员深受感动。感谢陆总以及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专家和学者,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的关心、支持和厚受,并将尽心尽力地搞好学报的工作,为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衷心地祝愿陆总身体早日康复!2001年元月感谢陆培炎总工捐助本刊6万元$《岩土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22.
123.
湖北京山中元古界打鼓石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兴斌  陈忆元 《地球科学》1991,16(5):489-495
  相似文献   
124.
崔云昊  王根元 《地质论评》1990,36(6):550-557
河北省磁县盛产一种奇异的工艺美术石料——上水石,它是世界上罕见的现代淡水藓藻类构架灰岩的典型实例。本文概述了磁县构架灰岩的地理地质分布;应用多种现代手段,对其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14)C年龄确定生成时代为中全新世;并讨论了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25.
砂岩铀矿主要指形成于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层间氧化型砂岩铀矿(王正邦,2002),一般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具品位低、储量大的特点(侯惠群等,2015)。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中生代盆地,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找矿前景备受关注,其基底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或褶皱基底,上部为震旦纪—中三叠世上扬子陆表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建造,和盆地周边的火山岩、侵入岩组成了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广泛出露于盆地周边。前人曾在四川盆地内开展过大量的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工作,以石油、煤炭工作程度较高,而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总体来说,铀矿勘查工作以四川盆地北部研究多,南部研究少;盆缘研究多,盆中研究少;局部研究多,全盆研究少;沉积相研究多,构造研究少;矿床研究多,成矿带研究少;矿床工作多,外围工作少。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工作手段及研究手段的丰富,对四川盆地、川北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有新的认识(巫声扬,1989;张金带,2005;荣建锋,2009;黄昌华,2015)。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川北砂岩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富集两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肯定后生成矿作用的重要性。上述这些研究为在四川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提供了信息,为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远景预测及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26.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不同海域3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的210 Pb测年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垂向变化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珠江口沉积速率时空变化;探讨了在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重金属分布特点和累积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东西两岸的沉积物平均粒径4~7.5Φ,横门和深圳海域沉积物敏感组分呈现出显著双峰分布,粗细组分分界线为5.25Φ,淇澳岛沉积物敏感组分不明显,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基于210Pb测年的CIC模式,获得了各个岩心的现代沉积速率,横门海域沉积速率1.6cm/a,淇澳岛海域沉积速率4.08cm/a,0~70cm深度内深圳西海岸海域沉积速率2.58cm/a,70cm以深沉积速率为4.47cm/a。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Cr、Ni、Cu、Zn和Pb含量从1923—1986年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变化不大;1967—1983年的深圳海域和1983—2004年的淇澳岛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快速上升;进入2000年以后,2003—2005年和2008—2012年,重金属含量呈现逐年减小趋势,2005—2008年则表现为逐年上升;这些变化与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重金属入海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7.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uation, hydrostatic towage and wave response of the vertical-axis floating tidal current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VAFTCEPGD), a prototype is designed and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the towing tank. Free decay is conducted to obtain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FTCEPG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oring forces and motion response, floating condition, especially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VAFTCEPGD are obtained from the towing in still water. Tension response of the #1 mooring line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FTCEPGD in regular waves as well as in level 4 irregular wave sea state with the current velocity of 0.6 m/s. The results can be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stud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VAFTCEPGD.  相似文献   
128.
以库勒河治理工程GPS控制网为例,介绍了采用GPS高程拟合方法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原理、作业方法及精度评定。结合生产实践,论证了该方法应用于水利工程高程控制测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9.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作为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县,房山区近现代泥石流一直比较活跃,灾情严重。为了查清房山区"7·21"特大暴雨后典型泥石流灾害发育和运动特征,本文选取了车厂村北沟作为样本,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槽探、岩土测试等方法,对主沟整体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查清了形成区的物源类型和可移动物源储量,掌握了全流域的沟道形态特征;通过对堆积区堆积形态和堆积物调查分析,论述了主沟水动力特征和冲淤特征;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得出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0.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发源于东昆仑山脉,末端注入盆地中东部的察尔汗盐湖,是该盐湖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极大地影响着该盐湖的成盐演化过程。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和雪水河都是由冰川融水形成,因此,该流域内的冰川进退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和谷地填充地层物源有着重要影响。该河流域内主要的填充地层为昆仑河砾岩(河流相)、纳赤台沟组(冲洪积相)和三岔河组(河湖相)。在三岔河组之上,发育了四/五级阶地,除最高的T5之外,其他均为以三岔河组为基底的内叠基座阶地。根据前人的研究,昆仑河砾岩沉积的年代为1269至1042 ka(ESR年龄);纳赤台沟组堆积于482至642 ka之间(ESR和TL年龄);三岔河组形成于355-95 ka(ESR和U系年龄)、90-16 ka(OSL年龄),T5-T1阶地基本形成于16- 4.6 ka之间。由于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三岔河组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对阶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四级或五级阶地)。但是对T5-T1阶地形成时代有较一致的观点,即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对于格尔木河河流地貌过程的驱动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驱动了该区域河流地貌的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