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777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获得的69°00'S、76°24'E附近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航拍照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从中提取了破碎海冰的若干几何参数,得到了海冰边缘区内随着与开阔水域距离增大,海冰面积、平均钳测直径等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按其尺寸的变化规律将海冰边缘区划分为边界区、过渡区和内部区三部分,其变化和波浪在冰边缘区中的衰减过程紧密相关。圆度的变化则说明海冰边缘区中海冰磨损最充分的地方是在冰间相互作用最明显的过渡区。另外,一种改进的幂函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用来对破碎海冰尺寸的累积频率进行拟合,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很好的反映了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分布变化。其中,参数Lr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说明由于波能衰减导致可以出现的破碎海冰最大尺寸的增加);尺度参数L0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反映了破碎海冰平均尺寸的增加以及由于波能的衰减而导致单位面积区域内尺寸较大的破碎海冰所占比例的增加);分布维数D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由于波能的衰减导致破碎海冰所受约束条件的减弱);形状参数γ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随着波能的衰减破碎海冰尺寸分布范围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2.
河南范县M_L4.7级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4月9日,在河南省范县(35o40’N,115o24’E)发生ML4.7级地震,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河南省范县的王楼乡、辛庄乡以及濮阳县的濮城镇,震中烈度Ⅴ度。地震的有感范围较大,南起山东省的曹县,北至河北省的大名,西起河南省的濮阳县,东到山东省的郓城县,总面积大约10000余km2。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使许多没有抗震性能的农村房屋和校舍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3.
数字图像纠正和GIS技术在土地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技术在土地资源详查工作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将先进的RS,GIS和CAC(Computer Assistant Cartography-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相结合,运用于航片转绘、投影变换、图斑面积量算、线状地物面积扣除和详查图件编制等内业工作,可以获得传统方法无可比似的优越性;(1)成果质量提高;(2)调查工期缩短;(3)对调查人员常规技能的要求降低;(4)调查成果可变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4.
计算机图像处理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数字图像实施处理的可视化表达,将使复杂,深奥的图像处理原理更容易理解,文中在详细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有关理论,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软件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多种图像处理功能,并辅以强大的联机帮助。  相似文献   
105.
重庆市三峡库区光能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由影响太阳辐射的因子入手、分别从云、雾、日照时数(百分率)、太阳辐射量等方面做了深入地分析,从天文气象意义到时空分布规律,从一般到个体,从现象到成因。  相似文献   
106.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而成的理论。利用其对塔北地区的部分低阻储层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该模型不但适合于通常的砂泥岩地层电阻率解释并且能很好地描述低阻储层的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地磁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海底扩张、大陆漂移、板块学说的建立为标志的地学大革命,给古老的地磁学带来勃勃生机。古地磁研究曾给大陆漂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此后,地磁学科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一、地球磁场、空间物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在对现有几种同类传感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子经纬仪的重力方向传感器方案。在理论上论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9.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河北井陉和湖北宜昌、兴山的39个采样点、392个样品进行的古地磁测试,以及7个采样点、71个样品中的原生剩磁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大块体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自寒武纪以来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古地理复原。研究表明,三块体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时,华北陆块、秦岭地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于北纬2.9°、南纬5.5°以及南纬17.0°。秦岭地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400Km左右;三块体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三块体开始拼合的时间为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之间,华北陆块和秦岭地块完全拼合的时间为早三叠纪至中三叠纪之间,三块体完全拼合的时间为中三叠纪至晚白垩纪之间;晚白垩纪以后,一体化的三块体继续向北漂移,并于第四纪到达现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10.
黄土孔隙性分类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煜东  宫家文 《地质科学》1993,28(4):378-382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洛川黄土孔隙性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洛川黄土孔隙性预测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黄土孔隙性分类、判别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