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44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北地台东部早中寒武世古气候的识别标志及变化旋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仁 《辽宁地质》1997,(4):282-290
本文依据燕发岩及伴生沉积构造,沉积红层,碳酸盐类及鲕粒沉积、古生物、古风化壳类型,古水温、海绿石等沉积标志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山东沂水地区为分析重点,结合华北地层区的特征,将华北东部的早中寒武世古气候初步划分为六个温暖潮湿-干燥炎热气候变化旋回(基本上与三级海平面变化一致,周期1Ma ̄10Ma),13个气候期,进而确定本区属于温带一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地处中低纬度。  相似文献   
52.
辽西中生代盆地特征及盆岭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及盆岭构造发育,可划分为早中印支期(T1,2)、晚印支期-早燕山期(T3-J1)、中燕山期(J2-J3)、晚燕山期(K1)、末燕山期(K2)5个盆地形成时期.一般地,盆地早期多为断陷阶段,晚期为拗陷阶段.盆地长轴方向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受控于该时期的构造格架.山岭(古隆起)及其间宽广低拗的盆地组合形成盆岭构造.盆岭构造为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的一大特色,可分为侏罗纪和白垩纪2个类型的盆岭构造,也反映了中生代地壳多次的裂陷和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53.
多期活动断层是经过多个构造旋回、多期变形的产物,它往往控制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因此,在区调中加强对其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区调中,仅侧重于多期活动断层的最晚期或位移量最大一期活动性质的描述,图面上也只表示一期活动,所反映地质信息单一,不能表示断层多期活动及演化的整个过程,不利于恢复区域应力场和追溯地质构造发展史.笔者以大连金州地区两条断裂为例,建议在今后区调中应加强对多期活动断层的野外调查及综合研究,丰富图面表达内容,根据断层活动时间和运动性质以颜色、花纹分别表示之,提高图面可读性,较客观地反映出同一断层不同时期的活动性质,总结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4.
我国新一轮区域地质调查要求中比例尺区调应从 1∶ 20万改为 1∶ 25万区调,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测制、更新和印刷新版地质图,从“九五”开始至 2010年,全国各省境内 1∶ 25万区调工作将覆盖全区。 1∶ 25万区调在辽宁省首次实施,从 2000年开始运作,目前已全面展开。 1.辽宁省开展 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依据 ( 1) 1∶ 25万区调成果是区域性国土整治、工农业布局、水利交通规划、生态研究和灾害防治等宏观决策的重要资料依据之一,也是解决重大区域性基础地质问题和有关理论研究的基础。 ( 2)在我国,不同比例尺国家基本地…  相似文献   
55.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同陆表海沉积.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家武统划分9个层序(包括1个Ⅰ型、1个Ⅱ型和7个Ⅱ型展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垫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Ⅲ型层序由凝缩段与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微量元素(Ni,V,B,Sr)含量及St/Ba比值在海侵体系域逐渐增高,在高水位体系域中降低;而δ13C,δ18O和Ba元素含量和古温度则相反.上述各值在层序界面及附近,一般表现为突变.层序的形成是盆地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应速度及古气候四大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建立了F4断到以西早、中寒武武世地层空间格架,总结了由北向南地层厚度增大,沉积环境由浅到深变化规律.从而明确了岩石地层单位的空间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56.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揭示出在辽宁南部新房地区存在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新房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上盘为新元古代—古生代弱变形沉积岩层,下盘是新太古代糜棱岩、片麻杂岩和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中间是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拆离断层带形态为向北西开口的反“C”型,产状较缓,倾向分别向西、向南、向东倾斜,线理产状240°~290°∠12°~30°。运动方向为上盘相对下盘由北东东向南西西运动,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综合分析,新房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金州变质核杂岩在几何学、运动学极性和形成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不仅为阐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及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提供依据,而且为下一步新房金矿的勘查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7.
对骆驼山地区构造以及溶洞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工作,在1:2000的地质调查中,重点调查了构造与溶洞的分布特征.通过综合研究溶洞的形成与构造的关系,从溶蚀及冲蚀、崩塌和堆积两方面论述了溶洞的形成条件,并根据溶洞高程对比,推测溶洞堆积物的形成时代,总结出溶洞的形成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规律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