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东秦岭造山带北缘的陶湾岩群中分布着一套碳酸盐质糜棱岩,具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展布和变质变形特征严格受洛南—栾川断裂带控制,是陶湾岩群碳酸盐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对这套碳酸盐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可揭示洛南—栾川断裂带在这一时期构造活动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流变学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温压条件的计算,确定其变质相属低绿片岩相,变形机制是以方解石动态重结晶和细粒化作用为主的塑性变形。变形温度为350~420℃,差异应力为50~110 MPa。石英应变椭球体形态显示陶湾岩群遭受了强烈挤压变形。所以,陶湾岩群碳酸盐质糜棱岩是在强烈的斜向挤压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是秦岭微陆块向华北板块下斜向俯冲碰撞的结果 。  相似文献   
32.
蚌埠隆起区煌斑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蚌埠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发育, 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 部分地区伴随基性岩脉侵入。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 对蚌埠五河地区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 该煌斑岩中锆石多成半自形到浑圆状, 多为捕获锆石。锆石U-Pb年龄多集中在3 100 Ma、2 500 Ma和2 000 Ma附近, 少量新生锆石年龄约为156 Ma, 捕获锆石年龄与华北基底的五河杂岩相当吻合, 可能不具有扬子板块俯冲陆壳年代学信息。本次测得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56.1±8.2 Ma, 为晚侏罗世。蚌埠地区普遍存在一期构造变形事件, 表现为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由于煌斑岩脉遭受到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 因此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也限定了蚌埠地区推覆构造变形事件的下限。  相似文献   
33.
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变质变形分析及归属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压—超高压构造带。通过对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观察分析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是一条左旋平移性质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内多发育杆状构造,且杆状构造具有圈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一种特殊的滑脱面结合。经过镜下分析测量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有限应变测量值R_(xz)在1.80~2.04之间,平均值为1.95,涡度值W_k在0.82~0.90之间,平均值为0.86,均大于0.75,说明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是一条以简单剪切为主,纯剪切为辅的韧性剪切带,反映出此剪切带不是单纯的造山带挤压形成,还受到平行于造山带方向的剪切作用,可能与造山带碰撞后的折返机制有关。通过石英和长石的动态重结晶以及角闪石全Al压力计、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和黑云母中Ti温度计可以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形成条件约为t=560~684℃,P=0.6~0.9 GPa,属于高角闪岩相,处于中地壳流变层位置。通过与商丹断裂带(商南—丹凤断裂带)以及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对比可以知道,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可能对应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西延部分,而不是商丹断裂带。  相似文献   
34.
一种低成本无缆地震仪采集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地球物理仪器之中.其中,无缆地震仪采集站具有重量轻、易搬运的特点,适宜应用于如森林、沼泽、沙漠等地面状况复杂的区域,可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方便地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是未来地震仪发展的方向.本研究研发了一种低成本无缆地震仪采集站,通过分析无缆地震仪的发展方向,确定了采集站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了微功耗设计,GPS授时同步与低成本晶振相结合的时钟机制,并设计了基于多项分解的软件滤波器提高24位Σ-ΔADC的动态范围,其低成本、小体积、低功耗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复杂区域下的资源勘探,并可应用于高密度、宽方位等物探新技术当中.  相似文献   
35.
用于微动探测的低成本自存储式数字地震检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动探测是利用地球表面的天然震动信号进行探测的被动源探测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物探方法,微动探测野外施工灵活,阵列形状多样,受施工场地限制小,对施工环境影响小.目前进行微动探测所用的地震检波器大多成本较高、重量和体积大,不便于运输与大规模布设.本文由微动探测方法的特点出发,优化改造了自行研发的低成本自存储式数字地震检波器,使其性能满足微动探测的需要.通过对地震计系统噪声的详细分析、微动探测原理的讨论,结合现场试验数据,探讨了该检波器应用于大规模微动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北秦岭二郎坪岩群南、北两侧分别被朱夏韧性剪切带和瓦乔韧性剪切带与秦岭岩群和宽坪岩群分开,这两条韧性剪切带对二郎坪弧后盆地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这两条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运动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结果指示瓦乔剪切带具有由北向南逆冲剪切的运动学特征,而朱夏剪切带早期具有由南向北逆冲的运动学特征,而后期又发生右行走滑活动。对瓦乔剪切带和朱夏剪切带内的糜棱岩中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法定年,结果指示瓦乔剪切带逆冲活动发生在387±1.7 Ma,朱夏韧性剪切早期逆冲发生在晚古生代,后期右行走滑的年龄为146±2.8 Ma。综合两条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年代学数据,结合前人的地质资料,本文认为二郎坪弧后盆地曾沿着瓦乔剪切带和朱夏剪切带发生双向式俯冲。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安徽桐城挂车河、宿松河塌下-中侏罗统剖面岩石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和碎屑组分的分析,揭示了燕山早期大别山隆升和侵蚀的演化历史,并结合构造变形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区域动力学背景。结果显示,两地在早-中侏罗世时期分别为扇三角洲-半深湖和河道-河泛平原沉积,物源都来自北部的大别山。又因为挂车河剖面富含大别山变质碎屑颗粒,而河塌剖面相对缺少,由此提出大别山带南部在早-中侏罗世时期,东南部比西南部隆升较高,而相比大别山北麓的砾石和碎屑组成,则认为大别山北部隆升剥蚀更快,且剧烈。两剖面碰撞造山-火山岛弧和再旋回造山带大洋物质的物源,指示由北向南海沟-岛弧和盆地的构造格局。依据两地断层面和擦痕产状进行古应力分析,显示研究区晚侏罗世受到了燕山主幕近南北向的挤压应力。桐城挂车河的另一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可能表明该时期大别山东南部地区已受古太平洋构造的改造。  相似文献   
38.
王国华  张妍  缑倩倩  张仲伍  孙九林 《地理科学》2022,42(10):1818-1828
以黑河流域中游典型绿洲边缘地表水(水库水、河流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3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离子连续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图、Gibbs图、离子相关性等方法,对水化学类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 在2005—2013年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呈上升趋势,而地表水(河流水和水库水)TDS呈下降趋势,同时,地下水TDS显著高于地表水;② 在年际尺度,地下水离子浓度均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升高,而河流水和水库水离子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年内尺度,地下水NO3?离子浓度呈现8月显著高于5月的特征,河流水Ca2+、SO42?离子浓度8月高于5月,而水库水所有离子含量5月高于8月;③ 在2005—2013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地表水水化学类型在2005—2009年由HCO3?-SO42?-Ca2+-Mg2+ 转变为HCO3?-Ca2+-Na+,而2009—2013年水库水转变为HCO3?-SO42?-Ca2+-Mg2+,河水转变为HCO3?-SO42?-Ca2+-Na+;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2?-Ca2+-Mg2+ 型转变为SO42?-HCO3?-Ca2+-Na+-Mg2+ 型;地表水和地下水中SO42?、NO3?变异系数最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最主要敏感离子;④ Gibbs图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作用,方解石、白云岩等碳酸盐岩或硅酸盐岩矿物的风化溶解是该地区离子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9.
由于印支运动,大别造山带周缘各盆地物源不同,前期学者认为陆源碎屑岩主要来自扬子大陆。本文由大别山东南缘挂车镇剖面入手,通过对该地区侏罗纪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判别图投点分析。研究区碎屑岩是经过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形成,物源地应为北面大别山地区,该盆地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40.
对大别山北麓0.78 Ma以来的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及Rb和Sr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相对高的w(Rb)和w(Rb)/w(Sr)值及低w(Sr)值指示夏季风占优势的湿润时期,对应古土壤层;相对低的w(Rb)和w(Rb)/w(Sr)值及高w(Sr)值指示冬季风占优势的干旱期,磁化率相对较低,对应黄土层。剖面的w(Rb)/w(Sr)值自下至上降低反映大别山北麓地区的风化作用逐渐减弱,也揭示自0.78 Ma以来气候具有由湿向干的趋势;磁化率与w(Rb)/w(Sr)值的对比分析表明,它们的变化曲线存在显著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磁化率在古土壤中的增强机制比较复杂所致,w(Rb)/w(Sr)值作为气候替代指标比磁化率更灵敏。与洛川剖面相比,大别山黄土-古土壤的w(Rb)较高而w(Sr)较低及Rb、Sr较强的分异能力特征反映了大别山气候整体较为温湿,沉积物遭受的风化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