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王霄  雷辉  杨旭海  弓剑军  李志刚 《测绘科学》2019,44(10):29-34,58
针对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中,测站坐标精度与高精度的VLBI宽带观测不相匹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VLBI本身观测结果分析测站坐标改正量的方法。利用观测得到的时延值扣除几何时延及各种已知误差项后,残余部分还存在由基线矢量误差引起的时延、两地原子钟同步误差和系统误差引起的时延,给出残余时延与基线矢量误差等的计算模型。采用国家授时中心VLBI2010系统观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吉林-喀什基线的基线长度改正量约为11.467 7cm,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对比表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层序划分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缺少合理的分层依据.以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发育的古红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识别出了2类红层.依据新采集的单井微量元素,重建了红层古环境,认为红层的发育是区域古气候在湿热与干冷交替变化下的产物,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区红-黑交互沉积组合与古气候旋回性的响应关系,是研究区层序“二元”结构的有力证据.据此,将新沟咀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包含2个体系域,对应着黑-红色岩性组合的变化.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新沟咀组地层划分和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理解中国东部盆地的沉积背景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广泛沉积的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对东亚古气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甘肃灵台红黏土剖面7.0、6.5、5.5、3.2Ma沉积物和山西保德红黏土剖面6.56、5.24、3.50 Ma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对比,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红黏土沉积物物源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而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通过与周缘潜在物源区碎屑锆石U-Pb年龄对比,可将黄土高原红黏土沉积物物源的差异划分为3个沉积阶段:第一阶段(5.7~7.0 Ma)物源主要为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第二阶段(3.4~5.7 Ma)物源主要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三阶段(2.6~3.4 Ma)物源主要为阿拉善区域。红黏土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表明2.6~7.0 Ma处于西风逐渐减弱伴随东亚季风逐渐增强的过程,物源的两次变化对应于约5.7Ma墨西拿盐度危机和约3.4Ma青藏高原的隆升,说明青藏高原以及中国西部山脉的隆升和板块运动控制下的特提斯洋演化是影响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乐安河流域水质监测优化布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鄱阳湖乐安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1995-2002年8年的污染指标的监测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应用物元分析法对各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在确定最佳和最次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并结合综合关联函数,选出优化点位.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中的距离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确定各监测点所属类别.综合这三种优化结果,最终确定乐安河流域可以由传统的13个监测点位优化为9个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监测时,云是影响痕量气体反演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痕量气体反演中需要对云的影响进行校正,通常使用的云参数主要是有效云量和云压。本文基于O2-O2 477 nm吸收波段构建了O2-O2云反演算法:首先,根据有效云量和云高与连续反射率和O2-O2斜柱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假定的云模型利用VLIDORT辐射传输模型建立关于有效云量和云压的查找表;然后,通过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拟合卫星载荷观测的大气层顶辐射,获得O2-O2斜柱浓度并计算连续反射率;最后,结合辅助数据,根据查找表进行插值反演获得有效云量和云压。通过将算法应用到OMI观测数据,将反演结果与OMCLDO2产品进行对比验证,有效云量和云压空间分布一致,相关系数R均超过0.97;并还将该算法应用于下一代大气成分监测仪器TROPOMI,与FRESCO+产品对比,有效云量和云压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当地表类型为海洋时,有效云量相关系数R大于0.97,云压相关系数R大于0.94,云压反演结果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将O2-O2云反演算法和FRESCO+云压反演结果与CALIOP Cloud Layer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低云情况下,O2-O2云反演算法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0.782,截距为198.0 hPa,相关系数R为0.850,算法表现优于FRESCO+。而在高云情况下,FRESCO+反演结果更接近CALIOP云压结果。在OMI和TROPOMI上的应用表明O2-O2云反演算法在大气云反演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大气痕量气体反演的校正提供云参数,并为中国同类型卫星载荷的云反演算法提供算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海洋波浪能电站的潜在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旨在为电站选址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和分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到综合评价值。其结果表明了电站建设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案例分析验证了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和演变对中国城市发展、中国沿海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均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论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5年8~10月在纳木错收集的降水样和相关气象观测,分析该地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关系,揭示不同水汽来源降水中δ18O与温度之间关系.观测期间水汽来源以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本地气团输送为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夏、秋季节历次降水中δ18O变化主导因素是水汽来源不同.远距离输送夏季风海洋性气团形成的降水δ18O值较低,而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δ18O较高.对同源的降水事件,气温和δ18O值有一定正相关性,因而可能是次一级的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电子探针分析是微区分析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已进入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新时期。近年来我国引进的自动化电子探针,估计投资近千万美元。充分发挥这些大型精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会微束分析委员会和中国电镜学会地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19日至24日在济南联合召开了全国电子探针自动化与程序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