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探究磷矿资源采选对矿区周围水体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影响,以贵州开阳磷矿洋水矿区洋水河为研究对象,测试和分析了河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铀和钍的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铀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受磷矿资源采选活动影响,洋水河河水中铀的平均质量浓度(0.958 44ng·mL-1)明显高于中国部分河水中铀的平均质量浓度,钍在河水中的质量浓度极低,接近于0,钍不易富集在河水中而铀易于富集;矿井冷却水中铀的质量浓度为2.87ng·mL-1,是河水中铀平均质量浓度的2.99倍,表层沉积物中铀平均质量分数为4.95×10-6,是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平均值的2.24倍,钍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43×10-6,低于中国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平均值,钍和铀在沉积物中均有富集且富集程度相当;沉积物中铀的平均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1.06和5.30,总体上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其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  相似文献   
23.
若尔盖铀矿田热液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若尔盖铀矿田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的热液矿物—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方解石、石英、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相对富含Sr、Zr、Ba、Zn、U、Ni、Cr等元素,说明形成方解石、石英和黄铁矿的流体来源相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方解石、石英中成矿元素U与Zr、Ta、Co、Ni等深源元素显著正相关,反映若尔盖铀矿田的成矿流体应当来源于深部。  相似文献   
24.
25.
26.
磨西-田湾剪切带氡异常及其对金矿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氡方法是寻找深部隐伏矿的一种放射性地球物理方法.在川西田湾大发沟矿床,由于金矿化严格受剪切带和辉绿岩脉控制,且剪切带与辉绿岩脉密切伴生,因此,应用测氡方法寻找剪切带和辉绿岩脉可以达到间接找金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根据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扬子板块西缘基性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尤其是峨眉山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古地磁研究资料,结合板块构造及地幔柱学说笔者认为形成于早二叠世的盐源—丽江陆缘海裂谷、晚二叠世的攀西裂谷以及二叠纪末至早中三叠世的甘孜—理塘洋均为峨眉地幔热柱与扬子板块在这一时期顺时针旋转的共同作用所致,同时峨眉地幔热柱的活动构成了完整的威尔逊旋回。  相似文献   
28.
在简要介绍流体成矿地球化学界面的概念、组成、分类、地球化学标志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流体地球化学界面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了铀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出了今后应重视开展研究的某些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9.
某核废物填埋区土壤对Sr吸附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处理极低放废物采用的是就近地质填埋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材料及添加剂,建立人工屏障,以最大限度地阻滞核素进入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环境中。这里通过研究某地土壤对Sr的吸附,做了动态模拟试验,建立了动态模型,进行不同高度柱体的对比实验。经实验表明:填埋区土壤TY29+1%人造沸石作为填埋场屏障材料,可营造“碱性~还原”氛围,对阻滞Sr迁移非常有效。不同高度柱体对比实验表明:当柱高度之比为1:2:3,C/C0=0.5时,其累计输出的流量之比为1:1.96:2.16,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0.62、0.52、0.54。由此可见,随高度增加,吸附性能呈增高的趋势,且柱体渗透性降低。在柱体吸附一段时间后,三个柱的吸附能力都出现了减小的突越,这与在吸附过程中前期为物理吸附进行的较快,后期为化学吸附进行的较慢有关。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发育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例,详细研究了成矿层间氧化带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的变化规律。通过与北美页岩、还原带原生砂岩的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在不同氧化分带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在总体亏损的背景上发生了明显的分异,LREE从氧化带到过渡带含量逐步降低,HREE由氧化带到过渡带趋于富集;δCe由氧化带到过渡带随氧化作用的减弱降低,δEu则逐步升高,呈现与表生风化作用相同的变化规律,较好地指示了层间氧化带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虽然稀土元素存在一定的迁移变化,但没有中亚砂岩铀矿床出现的REE显著迁移,高度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