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产自内蒙古阿木乌苏剖面和贵州省路马寨剖面的(虫筳)类化石进行电子探针面分析实验,发现铝元素在部分样品上存在富集现象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高铝点通常沿着(虫筳)类化石的壳圈分布,而且仅出现在Pseudostaffella和Ozawainella属上。但这两属化石上的铝元素富集现象并非完全一致:在Pseudostaffella上,铝元素仅在最外圈上出现富集。在Ozawainella上,各个壳圈上均有富集现象。考虑到(虫筳)类壳形与其活动方式的相关性,并结合海洋环境中铝元素的分布特征,此类铝元素富集现象很可能是由Pseudostaffella与Ozawainella本身偏漂浮的活动方式引起的。  相似文献   
32.
为总结注热联合井群开采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采出规律,基于传热学、弹性力学、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理论,建立了注蒸汽开采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藏过程的热固流耦合数学模型。结合潞安矿区山西组3#煤层地质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注热联合井群开采煤层气藏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布井方式下注热10 d、开采100 d过程中煤层温度场、应力场及煤层气渗流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煤层平均传热速度为1.57 m/d,注热10 d后,中心井35 m范围内为有效注热区;随井筒数量的增加和井间距的减小,井间干扰作用增强,煤储层压力下降加快,煤层气供气及解吸区域增加,累积产量显著增加。七井模型20 m井间距注热开采累积产气量是五井模型30 m井间距未注热开采累积产气量的2.01倍。模拟结果显示了注热和井间干扰开采优势,为低渗透储层煤层气井群注热联合工业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大深度、高地应力下的岩巷岩爆问题是煤炭企业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根据大台井深部岩巷发生的岩爆现象,分析了深部岩巷岩爆发生的机理。通过计算得出大台井深部岩巷岩爆发生的临界深度为723 m。指出发生岩爆的主要因素是深部开采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所致,采用合理的巷道布置,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使用锚网喷支护方式,可以预防岩爆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提高掘进速度的作用,达到安全快速掘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造礁生物研究主要以藻类为主,如叶状藻、管孔藻等。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新型的造礁生物。其中重要的一种造礁生物是Ivanovia cf.manchurwa群体泡沫状珊瑚。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我们认为:Ivanovia cf.manchurica是黔南晚石炭世的重要造礁生物,在晚石炭世地层中普遍发育,其古生态特征在不同环境中具有明显差异,生长方式明显不同,构成独特的生态类型。lvanovia cf.manchurica主要有四种生长方式:覆盖式、缠绕式、包覆式和孤立分布式。其不同生长方式、古生态类型决定着是否成礁以及成礁方式和礁体规模。其中覆盖式、缠绕式两种生长类型多构成大小不一的礁体,而包覆式、孤立分布式生长类型则分布零散,成礁性不明显。Ivanovia cf.manchuria礁体的发现和造礁生物研究,丰富了晚石炭世生物礁的类型,为F/F事件后石炭纪礁体重建提供了典型实例,有助于石炭纪礁体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5.
贵州紫云扁平村石炭纪珊瑚礁剖面微相分析与沉积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扁平村生物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Fomitchevella骨架构成生物礁主体。扁平村的这种以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石炭纪生物礁在全球也是不多见的。本文以实测剖面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观察、分析珊瑚礁的生长、沉积环境,对该珊瑚礁的剖面进行详细的微相分析。我们总结了6个微相;划分出5个沉积相:在剖面上由下至上,相1较浅的受保护的台地相,相2搅动水中的浅滩相,相3较深的开阔台地相,相4浪基面以上斜坡相,珊瑚礁在这个相上发育起来,就是相5珊瑚礁相,再向上为相3,相1;进一步总结出了与圆丘礁缓坡类型相似的局部相模式;并分析了珊瑚礁生长、沉积环境。总体上剖面沉积环境为潮下开阔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36.
针对重力勘探中相关成像存在纵向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加权的多分量重力梯度数据联合相关成像方法。与重力异常数据相比,重力梯度数据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包含更多的频率信息。因此,本文在相关成像原理基础上联合多分量重力梯度数据,引入基于先验信息的深度加权函数,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进一步提高深度加权效果。利用长方体组合理论模型确定了最佳梯度数据组合,验证了深度加权函数能够提高纵向成像效果;提出的方法还被证明具有抗噪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文顿盐丘区域的实测重力梯度数据,结果能够清晰地显示盖岩的位置。  相似文献   
37.
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和阴极发光技术, 对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做了详细研究, 认为礁灰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 生物黏结障积作用、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测试结果的观察、分析, 将成岩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准同生成岩阶段、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和后生成岩阶段。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的标志性特征及它们在阴极发光下的特征, 推测藻礁灰岩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38.
辽西义县组碳酸盐岩夹层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县组是热河生物群最繁盛的层位,它承载了热河生物群演化的重要信息,开展义县组沉积环境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和恢复热河生物群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辽西地区义县组中夹有多层碳酸盐岩沉积层,所含沉积环境信息丰富.通过碳酸盐岩的研究,获取碎屑岩中丢失的环境信息,并与碎屑岩沉积层的研究相结合,为恢复辽西地区义县期热河生物群的古地理、古气...  相似文献   
39.
苑鼎成  张永利  赖冠明  巩恩普  王俊杰  李德鹏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09-2023050009
辽南半岛新元古界震旦系甘井子组叠层石出露完好,宏观形态完整,微观构造清晰,是研究新元古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的理想对象,对恢复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甘井子组地层为研究对象,根据岩性特征该组自上而下可分成3段。叠层石出露于下段的底部和上段的顶部,底部叠层石为透镜状,顶部叠层石呈大规模层状。下段叠层石呈现波纹状—柱状—丘状的形态组合,上段叠层石呈现波纹状—柱状—长柱状的形态组合,均为水深不断增加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比现代叠层石生长机制,确定甘井子组叠层石纹层的3层构造和形成顺序,分析硬质基底对于叠层石定殖和叠层石密集生长的控制,厘定环境变化从微观到宏观对于柱体形态和叠层石规模的影响,揭示了甘井子组叠层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0.
广西田林县龙江垌见晚石炭世的珊瑚格架礁,分三层旋回式生长于海百合碎屑滩上。造礁生物为丛状群体珊瑚Diphyphyllum sp.,附礁生物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藻类和有孔虫。造礁生物种群间仅是共同栖息生存,缺乏长期、稳定、复杂的生态关系,礁体生物群落成熟度低,除Diphyphyllum sp.搭建格架外,缺少其他造礁方式,在当时多变的水动力条件下,只形成了未成熟的层礁。对于龙江垌珊瑚礁生态特征形成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石炭纪中期全球地质构造变化影响、微生物群团和藻类造礁作用不明显、海百合的强大竞争作用使底栖生物群落受到抑制、Diphyphyllum sp.生态特点使其造礁能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