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白沙湖四角蛤蜊的生长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角蛤昨为汕尾市白沙湖的优势滩涂贝类,根据1992-1994年的多年观察,描述其生长及种群组成的变化,为本种贝类增养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我们自1973年开始,在珠江口东侧的牡蛎育肥场和养殖场进行牡蛎筏式育肥试验,多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在宝安县、深圳市,珠海市和湛江市等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北部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在北部湾进行了5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382种(包括变种),主要优势种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subtilis)和小舟形藻(Naviculasubminusula).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为43.5×104~283.6×104m-3,平均101.8×104m-3.北部海域的数量远高于南部海域,数量密集区均分布在北部近岸水域,南部和中部海域的数量分布则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化较明显,以春季数量最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则均以春季最低,秋季最高.  相似文献   
74.
南海北部上层鱼类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chthyoplankton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during summer, winter and spring. In total, 95 taxa of larval fishes were identifi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species was recorded in spring, followed by summer and winter.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coastal waters from the east of Leizhou Peninsula to the southeast of Hainan Island during the surveyed periods of summer and spring, but in the offshore waters during winter. The abundance of larval fish was lowest in winter, increased in spring,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summer. High abundance of larval fish was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coastal waters with the isobaths less than 50 m. Seasonal variations of larval fish richness,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dex were significant (P〈0.001). Carangidae was the most common and abundant taxon in summer and winter, whileSardinella sp.,Thrissa mystax andLeiognathus sp. were dominant in spring. High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larval fis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coastal upwelling in spring and summer.  相似文献   
75.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和8 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 COD 含量变幅在 0.41 ~ 2.72 mg·L-1 之间,平均值为 1.21 mg·L-1;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 COD 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 COD 含量≤2 mg·L-1 标准评价,超标率为 15 %;COD 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近20年南海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种群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2018年于我国南海珊瑚礁海域以手钓及流刺网采集的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的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结构、初次性成熟体长、摄食强度及肥满度等种群特征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四带笛鲷的体长范围逐渐缩小,平均体长及最大体长均呈减小趋势; 2013—2018年四带笛鲷体长结构与1998—1999年差异极显著; 1998—1999年全部群体的优势体长组为165—180mm,2013—2017年各年份优势体长组趋向分散, 2017年5月优势体长组包括105—115mm和125—150mm,2018年5月优势体长组为140—165mm,优势体长组呈缩小趋势;(2)异速生长因子b存在年际变化和季节波动,但基本在2.5—3.5范围内;体长范围及其集中程度的差异是导致b波动的主要因素;(3) 1998年4月、1999年5月、2016年4月、2017年5月和2018年9月雌雄比分别为0.62、0.77、1.69、1.08和2.65,雌鱼所占比例逐渐升高,1998—1999年雄鱼多于雌鱼,2016—2018年雌鱼多于雄鱼,性成熟比例和初次性成熟体长总体呈降低趋势;(4)低摄食等级个体占比不断升高,而高摄食等级个体占比则明显下降,平均摄食等级逐渐降低,如雌性及全部群体的平均摄食等级1999年5月分别为2.40和2.47, 2018年5月分别下降至1.45和1.50;胃含物含有未消化的鸡骨和鸡肉残余,这表明礁区人类活动已经直接影响到其物质流通环节;(5)肥满度持续减小,雌性、雄性和全部群体2016-2018年的肥满度极显著低于1998—1999年,如1998年的4月和1999年的5月全部群体的肥满度分别是110%和105%,而2017年和2018年的5月只有97%;肥满度雌雄及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平均摄食等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四带笛鲷种群特征演变表明,其生境恶化,种群健康和食物供给受到威胁。为促进珊瑚礁鱼类种群恢复,笔者建议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资源,改善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77.
龟龄岛位于北纬 2 2°39′33″、东经 1 1 5°2 5′40″,在广东省红海湾的东部。龟龄岛及其周围的青屿、鹰屿、捞投屿、赤腊、牛皮洲、赤洲等海岛海岸多为岩礁 ,岸线长度 4.8km。海水盐度变化小 ,夏季表层盐度变化范围为 30 .34~ 34.2 4,冬季表层变化范围 32 .33~ 34.45。岛、礁潮下区海藻生长茂盛 ,为礁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一直是红海湾、碣石湾海域中海胆及鲍等经济生物的重要产区。岛礁的潮下区域是适于经济生物栖息繁殖的优良场地 ,面积约 5 .5万 m2 ,尚有 1~ 2 km2 的海域可供进一步增养殖开发。为开展礁滩规模化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8.
着重研究了红海湾养殖区底质水中 NO-3 -N、NO-2 -N、NH 4-N、PO3 -4 -P、有机质及 c( NO-3 -N) /c P 和 ∑c N/c P( ∑c N=c( NO-2 ) c( NO-3 ) c( NH 4) )比值的分布特征 ,并对该湾低质水中氮、磷及有机质的季节变化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结果表明 :在春、夏、冬三个季节中 ,NH 4-N的浓度比NO-2 -N及 NO-3 -N高 ,春季 NH 4-N的平均浓度为 92 .60 μm ol/L,占总无机氮 80 .57% ;夏季浓度为4 7.0 4μmol/L ,占总无机氮 61 .64 % ;冬季 NH 4-N的浓度最低 ,为 9.60μmol/L ,占总无机氮 4 5.76% ;而夏季 PO3 -4 -P浓度及有机质的含量比春、冬季高 ,分别为 53 .68μm ol/L和 1 .3 62 %。分析指出该湾底质水中无机氮是以 NH 4-N为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79.
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南海北部陆架区29个调查站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明显低于沿岸污染海域。站间重金属含量差异与沉积物类型有关,一般在海南岛东部海域含粘土的粉砂中较高,在台湾浅滩或粤东远岸海域粗砂中较低,在珠江口外海域的粉砂内居中。全部测站的Cd和70%测站的Pb,其含量超过页岩中的平均含最。Cu、Pb、Zn、Cd、Ni和总Cr的含量(mg·kg-1,干重)分别为3.8-18.5(平均9.0)、15.11-36.1(平均23.0)、21.5-73.9(平均4 6.9)、0.39-1.26(平均0.79)、7.8-26.1(平均16.3)、6.8-67.4(平均25.5),两两间的正相关显著(Pb-Cr除外),还分别与Fe或M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显示它们的来源相同或很相似。  相似文献   
80.
南海北部陆架区底层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种类丰富度和渔获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渔获种类数以湛江断面最多(405种),汕头断面最少(337种)。种类数随水深变化呈非对称正态分布,以40—80m水深组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空间分布与种类数基本一致。在总渔获物中,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3大类群重量组成比例为80:12:8,在断面分布上,组成比例鱼类以珠江口断面最高,头足类以湛江断面最高,甲壳类以阳江断面最高。在水深分布上,鱼类占比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头足类占比在40—100m水深较高,甲壳类在10—20m浅水区最高。鱼类最主要的优势种有6种,其中,深水金线鱼主要在90—120m水深占优势,黄鳍马面鲀在60—90m水深占优势,条尾绯鲤在60—120m水深占优势,单棘豹鲂鮄在120—200m水深占优势,六指马鲅在30—60m水深占优势,龙头鱼在10—30m水深占优势。鱼类渔获率断面分布以珠江口和粤西海域较高,汕头海域最低;水深分布渔获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头足类渔获率以粤西和珠江口海域较高,粤东海域较低;在100m水深范围内,渔获率随水深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