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质学   8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青海省发育有8条基性-超基性岩带,但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相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给区域找矿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古亚洲域构造和特提斯域构造共同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姜春发,2002;董国安等,2007),并形成了大量内生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2.
拉水峡铜镍矿床位于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岩体几乎全岩发生铜、镍硫化物矿化,且已遭受强烈蚀变,以角闪岩为主。岩浆期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热液蚀变期主要有紫硫镍矿、黄铁矿、黄铜矿、针镍矿等;氧化表生期主要为含镍高岭石、含镍绿泥石、孔雀石等。矿石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负Eu异常明显,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PGE含量平均为2460.46×10-9,(Pd+Pt)/(Os+Ir+Ru)值为0.40~2.00,表明铂族元素与岩浆深部熔离作用密切相关;但Pt/Pd(0.01~2.62)、Pd/Ir(0.91~8.77)说明热液作用对铂族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很小,δ34S平均值为2.24‰,硫化物中的S以地幔S为主。拉水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浆融离贯入、热液叠加改造及表生氧化作用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3.
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的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东段河南境内,产出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等超大型钼矿床,但同样位于该钼矿带的陕西境内,找矿却没有更大突破.从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其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莲花沟矿区燕山期的莲花沟花岗斑岩及寨子沟闪长玢岩岩体具有多期次脉动侵入特征,北东向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对该区找矿因素的研究,指出找矿有利地段,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找矿工作,以达到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74.
新疆维宝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地层及岩性控制,多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蓟县纪狼牙山组中下部条带状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型铅锌(铜)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绿帘石、方解石、绿泥石、石榴子石等。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质量分数为2.206%~2.679%,贫Ga、Ge、Cd,Zn/Cd为143~150,方铅矿中Ag质量分数较低(0.163%~0.210%),具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金属硫化物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富气相两相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8.2和273.1 ℃,含有CO2、CH4、N2、H2等成分,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岩浆流体,具中温、高盐度、低密度的特征,成矿过程中发生了不混溶作用。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为0.49‰~2.41‰,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8.254~18.336,207Pb/204Pb为15.556~15.664,208Pb/204Pb为38.060~38.367,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少量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维宝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75.
高永宝  李文渊  张照伟 《岩石学报》2011,27(6):1829-1839
对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分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单相H2O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前2类为原生包裹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20~260℃,盐度为0.88%~20.82% NaCleqv,流体的总密度为0.72~1.06g·cm-3,液相成分主要是水溶液,气相成分含有部分CO2及CH4;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峰值为260~280℃,盐度为6.63%~15.21% NaCleqv,流体的总密度为0.60~0.91g·cm-3,气相成分以CO2、CH4为主,次为H2S、N2及少量的H2;液相组分以H2O为主,次为CO2及少量的CH4、H2S。各矿区石英脉型矿石的δ18OH2O为4.02‰~6.32‰,δD为-75.5‰~-42.8‰,均显示出岩浆水的特征。总体而言,石英脉型矿体的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为中高温(220~280℃)、中盐度(10%~14% NaCleqv)、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钨锡成矿与区内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石英脉型矿石形成时流体处于不均匀的状态,成矿流体不混溶作用以及温压条件、pH、Eh、fO2fS2等的变化是石英脉型钨锡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图1 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区域地质简图(据刘贵忠等,2007修改) I-塔里木陆块;Ⅱ-柴达木陆块;Ⅲ-昆仑造山带;Ⅲ1-1-北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岩浆弧;Ⅲ1-2-中昆仑微陆块(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复合岩浆弧);Ⅲ1-3-昆南早古生代增生楔;Ⅲ2-1-南昆仑晚古生代残留弧;Ⅳ-阿尔金早古生代造山带;V-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浊积盆地褶断带;①-祁漫塔格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②-阿尔金南缘断裂;③-白干湖断裂;④-昆中蛇绿构造混杂岩带;⑤-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断裂带.1-第四系;2-新近系;3-侏罗系叶尔羌群;4-侏罗系大煤沟组;5-志留系白干湖组;6-长城系小庙岩组;7-古元古代阿尔金岩群;8-华力西期花岗岩;9-华力西期闪长岩;10-华力西期碱长花岗岩;11-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12-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13-华力西期辉长岩;14-加里东期花岗杂岩;15-未确定性质的构造形迹;16-左行扭动构造形迹;17-左行岩石圈断裂;18-左行超岩石圈断裂;19-钨锡矿床 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Baiganhu-Jialesai W-Sn mineralization belts (after Liu et al., 2007)  相似文献   
76.
作者近几年在青海省化隆地区开展了岩浆型铜镍矿资源潜力评价,重点对下什堂岩体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下什堂岩体为一铁质系列的超基性-基性岩杂岩体,岩体分异好,有用元素Ni、Cu、Co丰度高,系有利成矿岩体;元素丰度和相关性揭示,该岩体在岩浆成岩演化过程中,硫逸度对元素富集起...  相似文献   
77.
78.
南祁连化隆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带是青海省重要的含镍矿岩带,铁质系列良好的岩相分异及较高的Ni、Cu、Co元素含量表现出了很好的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通过对区内裕龙沟、亚曲、阿什贡及下什堂等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和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蛛网图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模式,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γOs值表现为大的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80~+1183),连同普遍存在的Nb、Ta亏损,进一步说明可能也与地壳同化混染密切相关。这些表明带内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一个曾被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其εNd(t)=-7.74~+8.36,这些共同表明其岩浆源区应该位于软流圈地幔,并混有一部分被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而这种交代富集事件可能与祁连、柴北缘在早古生代期间大规模的板片俯冲有关。化隆群富硅地层为硫化物的不混溶创造了同化混染的条件,并最终导致富硅物质的加入,致使岩浆中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发生,从而可形成不同品位不同类型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79.
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具有镍矿成矿专属性,但并非所有的类似侵入岩都含矿,根据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含矿特点可总结成矿规律,有效指导区域找矿实践。青海省化隆地区发育114个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其含矿性特点与成矿规律是制约该岩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裕龙沟、亚曲、阿什贡及下什堂等岩体地质特征、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岩体具有相近的成岩时代,集中于436~449 Ma,可能是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S同位素、Re-Os同位素及Sr-Nd同位素共同揭示了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一个曾被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其εNd(t)=-7.74~+8.36,初步表明其岩浆源区应该位于软流圈地幔,并混有一部分被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而这种交代富集事件可能与祁连、柴北缘在早古生代期间大规模的俯冲有关,是弧岩浆作用的成矿表现。化隆群富硅地层S的混入为硫化物的不混溶创造了条件,致使岩浆中熔离出的硫化物液滴聚集,侵位到理想空间形成不同品位不同类型的铜镍矿体。岩相分异充分、橄榄石富集、基性程度较高的侵入岩体相对易形成镍矿体,对青海省化隆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0.
青海省夏日哈木岩浆硫化物矿床是近两年于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其赋矿岩性与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认识是制约找矿更大突破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拟通过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来探讨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而指出东昆仑地区该类矿床的找矿意义和潜力。野外钻孔岩心详细编录,发现岩浆硫化物绝大多数都富集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等的超镁铁质岩类,与矿化较弱的辉长岩非同期的产物。对采集到的矿体顶底板无矿化的橄辉岩钻孔岩心样品挑选锆石进行U-Pb年代学测定,获得了(412.9±1.8)Ma(MSWD=1.2)和(410.9±1.6)Ma(MSWD=3.1)的谐和年龄。同样方法获得的辉长岩的年龄则老20 Ma,进一步说明含矿超镁铁质岩与无矿辉长岩非同期产物。系统的橄榄石成分及Fo值研究,初步揭示了岛弧岩浆特点的信息。综合区域内榴辉岩的厘定及年龄测试,初步认为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源区表现了东昆仑弧的特点,随着部分熔融发生的岩浆上涌,深部和浅部均产生了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分异的岩浆于柴达木克拉通南缘东昆仑造山带碰撞后的构造薄弱部位成岩成矿,地壳浅部围岩S的混入对镍矿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这一认识对于东昆仑其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和拓展区域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