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0,(2):200-200
《中国的天文地质事件》一书已在英国爱丁堡和美国纽约出版,并于1989年7月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出售。它是中国地质出版社、英国苏格兰科学出版社和美国的万·诺斯特兰德·赖因霍尔德联合出版。  相似文献   
42.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0,(4):315-323
本文描述了在辽南晚前寒武五行山群南关岭组中新近发现的宏体化石,包括丰富的蠕虫Pararenicola huaiyuanensis Wang, Protoarenicola baiguashanensis Wang, Huaiyuanlla minuta Xing以及分类未定的化石Tawuid。这一发现为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增添了宝贵的资料,提高了辽南与淮南两地晚前寒纪地层的可对比度。  相似文献   
43.
44.
作者对浙江省常山县三里亭北九家坞的上震旦统剖面的碳酸盐系统采集的54个样品,作了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其中δ13C除4个外几乎全为正值,平均值2.16%,这与前人提到过的文德期以δ13C负迁移为特征的结论不符。离散变为9.0。最大负峰值出现在剖面近中部的磷块岩层中,可能与海流状况的剧变有关。δ18O除最末两个为小的正值外,几乎全为负值。  相似文献   
45.
陈孟莪  陈忆元 《地质科学》1980,15(4):406-407
无论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粪化石在新生代沉积中均是常见的,其中椭圆形的粪球粒构成了碳酸盐沉积的重要组分。尹赞勋在更老的地层中曾记述过。  相似文献   
46.
1965年秋天苏联举行了第一届全苏前寒武和早寒武世古生物学讨论会;这是由国家新的科学中心——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在新西伯利亚组织的。还有其他国家——法国、挪威、丹麦、波兰、民主德国的同行参加。遗憾的是,有些参加者现在已经逝世了。虽然我们仅仅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文章摘要,但这本小书立刻闻名于世。讨论会的结果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反响。  相似文献   
47.
陈孟莪 《地质论评》1965,23(1):68-69
本书是研究迭层石方面的最新著作之一,也可以认为是自1914年美国人C.D.华可脱(Wal-cott)奠定该学科研究基础以来的最新发展水平。作者在前言中指出,尽管研究迭层石已七十多年,但其地层意义至今未定。原因是,迭层石本身研究很差,各个标志的分类意义、不同类型沿剖面的分布、迭层石随时间的演化都不明了;其次,  相似文献   
48.
海洋污染监测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中传感器的现状、遥感器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今后海洋污染监测传感器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9.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海口虫或原牙形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钱逸 《地质科学》2002,37(2):253-256
产自南非晚奥陶世索姆页岩中的牙形动物化石被认为是一类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而产自中国云南早寒武世早期的云南虫(Yunnanozoon)和海口虫(Haikouella)具有矿化的单锥形牙齿构造,被认为是保存了软部的脊椎动物的祖先.经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产自比澄江动物群更低层位(梅树村阶)中的原牙形类ProtohertzinaProtocanthocordylodus等应代表保存了硬部的最早的脊索动物,甚至是脊椎动物或它们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50.
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事件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元古代曾发生过强烈的全球性冰川作用 ,紧随冰川作用之后 ,发生了两次生物大辐射事件。这一时期是地球上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宏观后生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演化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性冰川作用与早期生命演化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呢 ?过去地质学家对于新元古代的冰川沉积物多偏重于地层学、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 ,古生物学家又很少关心前寒武纪的冰期地层 ,“新元古代冰川作用”和“早期生命演化”二者很少放在一起讨论。文章重点讨论了冰川作用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论述了新元古代晚期全球性冰川作用存在的证据及其特点 ,分析了新元古代冰期前后地球上生物的重大演化特点 ,重点讨论了新元古代全球性冰川作用对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特别是在真核细胞生物向多细胞动物进化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理 ,从而说明新元古代全球性冰川作用对地球早期生命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