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2.
山东蓬家夼金矿硫铅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的蓬家夼金矿,受基底元古宙荆山群变质杂岩中的低角度层间滑动断层控制,金矿化类型属蚀变构造碎裂-角砾岩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硫同位素组成与胶东其它典型金矿相似,以富集^34S为特征,矿石硫一般稍高于老地层和中生代花岗岩的δ^34S值,反映大气降水循环淋滤作用使硫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变化大,表现为异常铅特征。蓬家夼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不同于胶东金青顶、三山岛等金矿,介于岩浆碳酸岩与荆山群大理岩范围之间,说明蓬家氚金矿的碳质来源于沉积碳酸盐岩和深源热液的混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多源性,这与该矿床形成时所处的构造边缘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3.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康古尔金矿位于一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构造中,容矿围岩系岛弧火山带,矿体由蚀变千糜岩和糜棱岩化火山岩的矿化富集地段组成。矿体产状与陡倾的糜棱岩带一致,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绢云母化,黄斧矿化等。  相似文献   
134.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特征;稀土元素Eu无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Sr(16.51×10~(-6)~95.58×10~(-6))和Yb(0.39×10~(-6)~0.82×10~(-6))含量低的特点,总体上成矿斑岩为低Sr低Yb特征的Ⅰ型花岗岩。斑岩初始锶比值为0.70522~0.70690,ε_(Nd)(t)值为0.3~1.0,Pb同位素组成较均匀,其中~(206)Pb/~(204)Pb比值为18.563~18.926,~(207)Pb/~(204)Pb为15.568~15.598,~(208)Pb/~(204)Pb为38.255~38.529。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斑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下地壳底部,来自岩石圈地幔热源诱发下地壳底部发生减压熔融。同时乌奴格吐山这套低Sr低Yb的Ⅰ型花岗斑岩的出现,指示了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引张的构造环境。通过对乌山斑岩铜矿与全国其它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发现,其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具有许多相似性。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我们认为本地区Cu和Mo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通过大兴安岭中段安山岩基质40At/39Ar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测定,表明安山岩形成于122~125Ms和114~115Ma两个时期,即为早白垩世的两期喷发.主量元素分析表明,安山岩SiO2含量为59.18%~60.89%,Al2O3含量为15.19%~17.23%,全碱(K2O Na2O)介于6.16%~7.26%之间,MgO含量为1.55%~3.77%和Mg#值为33~54;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安山岩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轻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较强、略具负Eu异常(δEu=0.74~0.9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N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强烈亏损Nb和Ta.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安山岩(87Sr/86Sr)i变化范围为0.70454~0.70483;εNd(t)变化范围为0.97~3.17;初始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组成变化范围分别为18.17~18.28、15.50~15.60和38.02~38.29.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安山岩的岩性主要为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安山质岩浆来源于富集LILE和水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前人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研究区安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在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地温梯度增高导致上覆岩石圈地幔中的低熔组分(水和LILE富集的交代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6.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矿床类型、成因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地质演化、含矿岩系、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含矿建造的特征、时代、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实际上发育古元古代(2 100~2 500 Ma)、寒武纪早期(510~540 Ma)等两期沉积成矿事件,同时在中晚元古代(800~1 800 Ma)和海西期—印支期(200~410Ma)分别发生过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局部富矿的形成可能与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有关。区域铁矿可划分为两类:一为条带状铁建造遭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和吉尔铁克沟铁矿床,其形成环境为早元古代活动陆缘的弱氧化—还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对基性火山岩的淋滤及少量陆源物质的风化;二为早寒武世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矿床,如喀来子、老并和叶里克铁矿床,其形成条件为半深海—浅海相、弱氧化—半氧化的断陷盆地环境,成矿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水沉积及陆源物质。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推测卡拉本—喀来子—莫拉赫一带是寻找早寒武世与海底喷流成矿系统有关的铁-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吉尔铁克沟—赞坎北地区、莫喀尔及其以南地区是赞坎铁矿带的北延和南延,是寻找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7.
构造地球化学是一门介于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元素在各种构造环境中的分配和迁移,分散和富集的特征,演化规律和动力学机制的科学。该学科提出以来已引起广大地质工作重的重视,目前在显微构造地球化学,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实验构造地球化学等若干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8.
钾镁煌斑岩产在黔东南和大洪山区 ,副钾镁煌岩散布于华南陆块西半部 .贵州马坪金伯利岩为基性岩 .虽然含矿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皆产在克拉通区 ,但其地球化学表现出板块俯冲碰撞后岩浆活动特征 .这些含金刚石富钾超镁铁岩岩浆可能由于来自核幔边界的热柱活动在地幔过渡带里古背板消亡的局部地段生成 .基性的金伯利岩岩浆易于保存Ⅱ型金刚石 .  相似文献   
139.
牙克石地区出露一套早白垩世玄武质火山岩,其SiO2含量为52.81%-53.39%,K2O含量为1.86%-2.87%,岩性为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高场强元素Nb和Ta亏损明显,Zr和H阮明显异常,8Eu为0.77-0.82。从同住素的特点看,(^87Sr/^86Sr),变化于0.704762-0.704941之间,εNd(t)为2.00~2.54;在εNd(t)-(^87Sr/^86Sr)闺解上,样品投影点落入洋岛玄武岩(OIB)和美国盆岭省范围内。^206Pb/^204pb为18.3288-18.4225,^207b/^204Pb为15、4566-15.4893,^208Pb/^204Pb为37.9401-38.0523:在。^207Pb/^24Pb-^206Pb.^204pb和,^208b/^304pb-^306Pb/^204pb图解上.样品投影点都落在亏损洋中脊玄武岩地幔附近。综合考虑本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认为其来源于被俯冲洋壳交代的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140.
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胶东地区超大型金矿形成于(120±10)Ma范围内。典型金矿Sr,Nd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和幔源物质参与成矿的信息。研究表明胶东地区之所以在中生代发生成矿大爆发,有其深部地质作用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中央造山带大陆深俯冲的后效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由此诱发深部的岩石圈剧烈减薄和壳幔相互作用、浅层次的伸展和大型控矿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