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福建及邻区水平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福建及邻区内既有仪器测定震级又有宏观烈度调查资料的28次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烈度等效处理、近远场补点、数据加权处理,加强对大震近场与远场的控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最新得出的美国西部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转换方法建立了本区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并与华南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更加符合该区近代地震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所得结果可应用于该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损失快速评估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232.
<正> 一、北京市林业用地概况 根据北京市“八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北京市林业用地概况为: 1.林业用地面积:北京市总面积166.666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82.9149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49.7%;非林业用地面积83.751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50.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46.4594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56.0%。疏林地面积1.6798万公顷,占2.0%;灌木林地面积17.3797万公顷,占21.0%;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8303万公顷,占3.4%;苗圃地面积0.3363万公  相似文献   
233.
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全钢、装配式的防屈曲耗能支撑(BRB),给出了主要的理论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工作过程和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了足尺实验研究,最后,将这种装置安装到框架结构,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评估其减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了简化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在产品初步设计中的有效性;防屈曲耗能支撑明显减小了结构动力响应,提...  相似文献   
234.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因此对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存疑。  相似文献   
235.
黄河三角洲海底土波致再悬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黄河三角洲采集土样,制备室内水槽试验的底床,施加波浪作用,观测波致悬沙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波高、作用时间对单位面积底床再悬浮量的影响,及波浪停止作用后悬浮泥沙的静水沉降规律。研究发现,在水深一定条件下底床再悬浮量呈现随波高增大而增大的特性,两者线性拟合的相关性很好;在一定波高的波浪连续作用下,约5 000~6 000个波周期底床再悬浮过程完成;在波浪作用初始阶段底层悬沙含量与中上层的相差很大,悬沙含量垂线结构呈斜线型,稳定阶段的悬沙浓度垂向结构呈准直线型,底层与表层含沙量比值为0.98~1.25,整个水层含量分布均匀;静水沉降过程中当悬沙含量大于1 g/dm3,悬沙含量(SSC)呈现出随时间指数衰减的规律,悬沙浓度与沉降通量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黄河水下三角洲泥沙运移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6.
智能手机开发功能强大,在智能手机上开发导线平差系统对提高野外测量效率具有较大的意义,在现场能及时检查测量错误,避免返工。本文以Windows Mobile为平台,利用Visual Basic.NET语言,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支导线、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平差系统,并以实测数据进行了测试。实践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平差结算和精度评定,且操作方便,符合测量人员习惯。智能手机携带轻便,基于手机平台的导线平差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37.
主要研究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历次中强震前,黑吉蒙交界地区小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发现该区的小震活动集中与否对发生在嫩江断裂两侧的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并结合地质构造和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38.
植物——大气N2O的一个潜在排放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N22和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目前,全球N222O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而且其排放量可达到与土壤排放相比较的水平,因而植物可能是未知的大气N2O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植物排放N2O受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养分供给、光照强度及CO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9.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除了具有防风消浪、海岸卫士的生态价值外,红树林还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以海南省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昌雅居乐月亮湾、陵水雅居乐清水湾、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门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富力红树湾等滨海湿地的调查,分析红树林景观要素的设计特点,从红树林景观的观赏方式、潮汐影响、濒危植物保护、景观文化衍生等方面,探讨滨海红树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0.
旅游发展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维贫困视角对旅游减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脱贫摘帽的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案例,引入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多维贫困,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2012—2019年旅游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结果表明:① 2012—2019年,西南地区贫困县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② 2012年以来,西南地区贫困县多维贫困日趋改善;空间分布上,多维贫困程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空间差异趋于缩小;③ 西南地区贫困县旅游发展能够缓解包括经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多维贫困,旅游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川东、川北和滇东南地区贫困县的旅游减贫强度较高,滇西、渝东南和黔西地区旅游减贫强度较低;④ 旅游减贫强度主要受到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区位条件的影响,影响因素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强化旅游产业支撑和提高旅游通达性等途径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旅游发展的多维减贫。旅游减贫的发展需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考虑,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提高旅游减贫效果。另外,研究发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多维贫困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贫困问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对中国旅游扶贫战略实施尤其是2020年后预防返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