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彭宇  丁选明  肖杨  楚剑  邓玮婷 《岩土力学》2019,(7):2663-2672
针对混合粒径钙质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绝对破碎量无法获得和现有破碎率难以考虑破碎重叠掩盖破碎量这两个问题开展研究。设计了粗砂、中砂、细砂颗粒集中分布的3种级配钙质砂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对不同粒径区间钙质砂分别染成不同颜色,拍照获取各粒径区间钙质砂破碎信息;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彩色图像颗粒分割、二值化处理、统计各颜色颗粒面积,换算得各颜色颗粒破碎后含量;并提出考虑破碎重叠掩盖的试样累积破碎率指标B_a。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及颗粒分布集中,试样的重叠掩盖破碎量增大。混合粒径钙质砂中的中间粒径(0.25~1.00mm)颗粒易于破碎,各粒径颗粒破坏模式以颗粒边角破碎为主;累积破碎率B_a值较相对破碎率B_r较大,与垂向压力对数值间满足线性关系,为颗粒破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抗疏力固化剂在我国黄土加固中运用较少,探究抗疏力固化剂是否有利于维持黄土内部干燥状态很有必要。采用抗疏力固化剂对重塑Q3黄土改性,室内开展水滴入渗试验、柔性壁渗透试验、收缩试验及压力膜仪脱水试验,分别探讨抗疏力固化剂掺量对黄土进水、渗透及失水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抗疏力固化剂掺量提高,土样斥水性急剧增大,明显优于粉煤灰、水泥、石灰改性土;渗透系数基本不变,水的流通性基本不变;干缩失水过程改性土样含水率及土-水特征曲线毛细作用区曲线斜率均变化不大,黄土失水能力基本不变。结合电镜及压汞试验结果可知,抗疏力固化剂对黄土中大孔隙、中孔隙体积含量影响较小,从而对黄土中水的流通及失去能力影响较少,证明抗疏力固化剂改性黄土斥水性明显提高,而失水能力基本不变,有利于维持黄土内部的干燥状态。  相似文献   
23.
张虎元  彭宇  王学文  赵秉正  刘平 《岩土力学》2016,37(Z2):144-150
高放废物缓冲回填工程屏障材料膨润土塑性高,可调性差,加水制样过程中土“团聚化”及含水率分布不均匀现象明显,影响缓冲回填压实砌块质量。与传统直接喷水法对比,试验探索一种加水工艺,即采用粉状冰与膨润土粉混合调配膨润土含水率,试验含水率在5%~30%之间,分析了膨润土与水混合物的混合效率、黏附质量损失率、实际含水率与理论含水率差值、团聚体含水率与粒径关系、混合物中团聚体分布及含量等指标综合评价加水工艺优劣,提出微波辅助解冻法以提高冰-土混合法制备土样的解冻效率。结果显示,与喷水法相比,冰-土混合法混合效率高,膨润土黏附容器少,实际含水率更集中于目标含水率,团聚体数量明显减少,水分分布更均匀;配套的微波辅助解冻法能有效提高冰-土混合法解冻效率,且不影响团聚体数量及试样含水率。研究成果可供我国高放废物缓冲回填材料高效生产及其他高黏性土含水率均匀调配参考。  相似文献   
24.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自下向上可划分为四个陆相层序(层序Ⅰ、Ⅱ、Ⅲ、Ⅳ),每一个层序自下向上都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通过对层序Ⅲ、Ⅳ各体系域的几类岩石地球化学标型参数研究发现,每个层序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低水位体系域到湖侵体系域再到高水位体系域,B含量、Sr/Ba比值、V/Ni比值都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高的旋回历程,也即是盆地的湖平面、古气候和古盐度等皆发生了一次旋回性的变化,进一步为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5.
邓玮婷  丁选明  彭宇 《岩土力学》2020,41(8):2814-2820
为研究珊瑚砂地基下膨胀混凝土桩竖向承载特性,开展了室内单桩竖向静载模型试验,分析了膨胀混凝土桩的单桩荷载-位移曲线以及轴力、桩侧摩阻力等沿桩长分布特性,与PLAXIS 3D软件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并探究了线膨胀率对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珊瑚砂中膨胀混凝土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现缓变型,在加载过程中,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桩侧摩阻力随深度先增加后逐渐减小,随荷载的增加逐渐发挥作用。随着膨胀剂用量的增加,桩身线膨胀量逐渐增加,桩-土相互作用更加明显。添加25% HCSA型膨胀剂可提高近20%的极限承载力和56%的极限侧阻力,提高桩体线膨胀率可以有效提高桩的极限承载力和侧摩阻力。该研究可为珊瑚砂桩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扎乌龙锂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锂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对锂矿的勘查和开发也逐渐加重.笔者所在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四川甲基卡锂矿区从事锂矿勘查,并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由于石渠扎乌龙锂矿区地质、成矿条件与甲基卡相仿,重磁成果显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团队将甲基卡综合物探找矿经验运用到石渠扎乌龙锂矿区,针对No.14号脉先后开展了...  相似文献   
27.
唐屹  郝雪峰  彭宇  潘蒙  梁斌  陈榜巧  杨荣  范俊波  贺洋 《地质通报》2023,(12):2028-2036
在四川西昌市昭觉-普格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下白垩统飞天山组中新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矿体,重点介绍了铜-铼矿床(点)的分布、矿体特征,分析矿床的成因及找矿前景。发现的矿床(点)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砂岩中,主要矿石类型为含沥青条带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矿石中Cu、Re、Ag含量较高,Cu含量0.23%~39.10%,平均7.23%;Re含量为2.76~131.49 g/t,平均为24.70 g/t, Ag含量为41.4~384 g/t,可称为铜-铼-银砂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与沥青等有机质关系密切,初步认为Re等元素超常富集的成矿作用与古油藏形成演化具有密切联系。米市盆地飞天山组含矿层位相对稳定,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8.
四川西昌地区的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最近在盆地内下白垩统飞天山组(K1f)中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铜铼矿体赋存于飞天山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中,矿石中见有大量细脉状沥青分布。为探讨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床(点)中有机质(沥青)对铜铼成矿的作用,对矿床(点)中矿石及沥青进行了矿相学、显微结构、红外光谱及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矿物呈它形粒状分布于沥青之中,与之形成交代结构;沥青具有较高的Cu、Re含量;沥青是由下伏三叠系白果湾组中的古油藏发生热裂解形成的,证实了铜铼矿床的形成与古油藏有机质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为铼等分散元素超常富集成矿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  相似文献   
29.
苏里格气田西部的二叠系石盒子组8段(He-8)和山西组山1段(Shan-1)是主要的天然气产层, 是致密砂岩准连续型气藏, 气水关系复杂.本文通过岩石薄片、电镜扫描、生烃模拟、古构造恢复技术, 分析总结了盒8段和山1段的油气基础地质条件和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并将成藏过程分为4个阶段.结果表明较低生烃强度和东高西低的构造背景决定了现今大面积的含水局面, 区块烃源岩(煤层厚度)、储层物性(规模和非均质性)和山1段隔夹层主要控制了局部天然气富集区(甜点).晚期的新构造运动导致早期天然气藏中已形成的气水系统再分配、调整, 从而造就了现今盒8段-山1段气藏复杂的气水格局.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蝶形偶极子天线复合加载的方式形成一种小型化的探地雷达天线,多种加载方式的引入不但使天线具有宽频带的性能,而且设计的天线尺寸与理论计算尺寸相比也大大减小。在天线后方引入背腔设计,增加了天线的方向性和抗干扰能力。所设计的天线具有1.5~4 GHz的频带宽度,且天线的方向性良好。设计的天线已成功应用于LTD探地雷达2.2 GHz天线系统和3 GHz的液态危险品检测天线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