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937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彭纯一  徐国铭 《地震学报》1986,8(3):309-316
继取得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磁异常之后,1984年5月21日在江苏黄海勿南沙Ms6.2地震前,在距震中70公里的东台县弶港,110公里的海安和130公里的射阳地磁台又观测到震前垂直分量的磁异常.其中弶港、海安为正异常,射阳为负异常.本文根据祁贵仲的膨胀磁效应模式,粗略地进行了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认为,在低纬度地区用较密集的垂直分量台网来捕捉地震磁异常有可能改善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空间上分异形成不同的构造区和构造带;时间上演化显示出不同的构造阶段。“区划性”和“阶段性”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本文将着重讨论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在时间上的演化。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具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仅限于地壳,而且扩展至地幔一定深度;它不仅现代存在,而且地史上各个时代都有显示。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实质上就是洋壳与陆壳的相互转化,其演化的基本特征是开裂与聚合有规律地出  相似文献   
123.
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强调研究大陆裂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评述了当前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1)建立大陆裂谷深部结构模式,介绍了张性破裂模式和地幔柱模式;(2)研究大陆裂谷与板块构造关系,认为大陆裂谷的发育与变化的板块运动密切相关;(3)探讨大陆裂谷的热流作用,证实了裂谷深部存在高温驱动的流体和热循环,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幼年大洋产生的地带;(4)总结大陆裂谷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动力学状态划分了五种类型;(5)完善大陆裂谷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多数大陆裂谷为一复杂的动力体系,系统论是全面研究这一复杂动力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大洋底的玻璃微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火山玻璃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微玻璃体,前者SiO2含量十分稳定,MgO含量比较高,Na2O和MnO含量都很低,并具有Os、Ir等重要地外元素丰度特征。另外,还具有特殊的表面结构以及一定的形成年代。后者的SiO2含量不稳定,MgO含量很低,Na2O和MgO含量比较高,不具有Os、Ir等地外元素丰度特征。因此,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5.
中太平洋西部海底沉积物中的宇宙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导言 1978—1979年,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在执行联合国组织的首次全球大气试验(FGGE)过程中,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取样与柱状取样。后来,我们在对取回的样品进行矿物学研究时,从中发现了一些微小球粒,通过各种研究确认它们为宇宙尘。  相似文献   
126.
前言 目前,微震仪标定问题,越来越引起测震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从标定实践过程中,认为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它们是“规范没有说清楚,或没有涉及的问题。为此,组成一个试验小组,分别在我省漳州、龙岩、福州三个地震台作了一些试验,后又补进泉州地震台另作的一项笔头性试验,现将试验内容及结果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7.
矿山厂层控铅锌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系摆佐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内,并与一定的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其主岩与矿体都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致使成矿与构造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而欲恢复成矿期构造,现行常用的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在矿山厂我们以控矿地层底板高程作为地质变量。采用地质推断取值法确定控制点,并应用多项式趋势面分析模拟构造运动的演化过程,从中鉴定出控矿构造模型,为恢复成矿期构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在单向限制的粘土(塑造模型用的代用粘土)块上进行平面压入实验,有助于我们对东亚大陆块内部有限变形和走向滑动断层演化的认识。几条大型左行走向滑动断层的活动是相继的,一个时期以一条断层活动为主。实验表明在碰撞期之初20~30百万年间,印度插进亚洲并旋转约25°,与此同时印度支那沿着左行红河断层东南挤出约800公里。这次活动可能是中国南海在晚中新世前张开的原因。然后,挤出构造向北迁移,阿尔金山断层成为第二条大型左行断层,同时中国南部则向东运动达数百公里。在此过程中,印度支那继续顺时针旋转达40°,但是红河和南部其它走向滑动断层的运动方向则相反。墨吉盆地和安达曼海的张开(直到现在)看来也是这种挤出运动的简单结果。中国东北和云南的近期裂谷可以认为是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早期状况。另外一些第三纪构造,诸如泰国湾的沉积盆地,根据我们实验取得的论点也可解释为碰撞的效应。这些实验还说明:另一个大型左行走向滑动断层和裂谷系将越过天山、蒙古和贝加尔扩展至鄂霍次克海。  相似文献   
129.
世界森林的数字地球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5):321-326,T001,T002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0.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4):321-326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