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不同环境下镉对小球藻吸收磷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配制的污水中进行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不同pH值下,镉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悬浮和固定状态下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验所设的各光照强度内,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4~10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12~16μg/(h.个);而相同的镉浓度下,在不同的pH范围中,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1.9~9.4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5.7~12μg/(h.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镉总体上降低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其中使悬浮藻普遍下降40%~60%,而固定处理使藻受镉的影响较少,至多下降10%~20%,但在个别光照强度下镉反而促进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不同pH值时,无论悬浮态还是固定态,镉在大多pH下使小球藻的磷吸收速率下降20%~30%,固定处理并没有减少镉的影响,同样在个别pH下镉促进了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32.
基于中国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出发,对西北太平洋TC(热带气旋)发生温带变性的频数与大尺度环流系统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研究发现变性TC多发生于夏、秋两季,通过对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的500hPa高度场进行EOF分解,发现西北太平洋TC变性的频数与65°N附近强冷高压系统在夏、秋两季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在秋季高于夏季;与30°N附近强副热带高压系统存在负相关关系,夏季副热带高压系统的作用更大;与30°N以南西北太平洋多台风活动区域的弱低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低压越弱,对流越弱,则TC的生成数越少,其中发生变性的TC数也会减少.500hPa高度场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函数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出现了反号,较好地对应了变性TC年频数的年际变化趋势,70年代中期之前变性TC呈总体偏多,之后变性TC的频数总体偏少,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3.
“三江源”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彩红  朱西德  石顺吉  徐明 《气象》2009,35(7):39-45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站1961-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对全区近45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具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9mm/45a;三江源地区经历了5个干、湿交替的阶段,存在较明显的准2年、准4~6年的振荡周期,自1980年代中期后12~14年左右的周期信号较强;1968、1979及1986年是3个明显的气候突变点,小波分析结果与降水序列大-小-大-小-大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检验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环流分析表明,三江源地区夏季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配置形势在高度距平场、风场和温度场均呈反向变化,可作为强信号,对三江源夏季降水的异常预测起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4.
江汉盆地钻井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盆地的稳态温度是分析地温场和大地热流的基础,是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9口钻井的稳态温度数据和124块岩石热导率,结合已有资料对江汉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江汉盆地热流41.9~60.9 mW/m~2,平均52.3mW/m~2,盆地总体表现为较低的大地热流,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逐渐减弱,盆地不断冷却的结果;从盆地内热流分布看,热流分布南高北低,反映了江汉盆地构造活动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35.
实测丁山1井测温曲线显示:温度向井底持续升高,井口温度25℃左右,井底温度107.5℃。温度曲线在1 000~3 000 m深度范围内出现"上凸"的扰动现象。现今平均地温梯度纵向上分段明显:三叠系及二叠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为23.94℃/km;志留系和奥陶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较大,为37.27℃/km;寒武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较低,为16.65℃/100m。根据地温梯度分段性特征与地层热导率、地层岩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地下流体垂向上升运动造成了温度曲线扰动。进而推断出下奥陶统—中寒武统的地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中奥陶统—志留系的地层则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而这种上盖下储的地层组合,对油气成藏较为有利,反映了川东南地区下组合良好的油气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36.
值此国际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之际,自然会引起我们回顾以往100年间所经历的事件。对此,我们怀着满意的心情来回顾这一时期整个国际气象学界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庆祝世界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展望未来的一个极好机会。因此,本文打算就世界气象组织的未来,扼要地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7.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气象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17和18世纪由那些对大气及其活动感兴趣的纯研究工作者、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创立的。但在古代就有人采用简易方法在观测大气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以便将观测结果在日常活动中使用。  相似文献   
38.
徐明 《应用气象学报》1997,8(A00):110-115
利用IAP-2层AGCM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状况对华东地区梅汛期降水分布的影响,发现高原隆冬季节积雪多时,华东南部梅汛期降水减少,积雪少时,华东大部梅汛期降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9.
土体动非线性黏弹性模型及其ABAQUS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Davidenkov骨架曲线,采用破坏剪应变幅上限值作为分界点,对Davidenkov骨架曲线进行了修正,即当剪应力值大于破坏剪应力值时,土体产生破坏,土体的动剪切模量采用破坏后的动剪切模量;参考Mashing法则,构造了修正后的Davidenkov骨架曲线土体加卸载对应的应力-应变滞回圈曲线。基于ABAQUS软件的操作平台,开发了土体动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子程序。选择南京某个典型软弱场地为研究对象,首先输入余弦加速度时程曲线,然后选取一条强震加速度记录作为基岩输入地震动,对不同峰值加速度水平下该场地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二维有限元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40.
早在1978、1979年有人就已经报道冰岛裂谷体系(仍处于扩张状态的唯一的陆地洋中脊)沿线的各火山系。这些火山系归因于裂隙群不断发育成中心式火山建造。在冰岛,大多数火山作用都和这些中心式火山(如Krafla、Askja、Hekla和Hengill火山)有关,还常常包括演化后的火山产物。在Reykjanes半岛,洋中脊高度从Hengill处的最高约900m沿走向逐渐下降,在约70km处降至海面水平。除Hengill火山熔岩外,没有其他的中性熔岩或硅质熔岩的报道,也没有发现除Hengill以外的其他中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