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作为数字化技术、多媒休技术与传统地图制图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地图产品,与传统的纸质地图产品有很大的差别,且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研制与开发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和工艺,引入了全新的开发制作理念。本文将试图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研制与开发作了初浅的概括和探讨。  相似文献   
792.
加权灰色预测模型及其计算实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鉴于GM(1,1)灰色预测模型中背景值取值方法的不足,引入背景值最佳生成系数,得到新的背景值计算式,从而将GM(1,1)预测模型扩展为加权灰色预测模型--PGM(1,1)预测模型;并对PGM(1,1)预测模型中的最佳生成系数p及灰参数的估计计算进行了详细论述,应用迭代法来确定要应的数值。实例表明,此方法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均优于GM(1,1)模型。  相似文献   
793.
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50 m雪芯雪冰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1996/1997年度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50 m雪芯雪冰化学资料, 对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250 a来的雪冰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3种海盐离子(Cl -, Na+ 和Mg2+)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除个别年份出现高值外, 变化均较为平缓, 总体上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Ca2+和K+的变化更为平缓, 总体变化趋势很不明显; 变化最为剧烈的是NO-3, NH+4和SO2-4, NO-3和NH+4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除变化幅度大外, 总体变化趋势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SO2-4最为明显的变化特征是记录了过去250 a来的16次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794.
本文用EPR法研究了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中Mn~(2+)在Ca、Mg两个位置上的分配。通过比较白云石与菱镁矿中Mn~(2+)的精细结构线间的强度比,确定了几乎所有Mn~(2+)都处于Mg位置。其自旋哈密顿参数为:g=2.0022,A_∥=93.0×10~(-4)T,A_⊥=91.4×10~(-4)T,D=153.3×10~(-4)T。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中Mn~(2+)的位置分配不取决于Mn~(2+)的浓度。离子半径和配位氧八面体畸变程度是控制位置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5.
东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山站-昆仑站断面自动气象站2 m气温和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沿海到内陆高原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 并通过个例讨论了气温出现极端过程的天气背景. 结果表明: 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年际变化不明显. 最高气温标准偏差大于最低气温, 冬季气温标准偏差明显大于夏季, 且夏季气温变化幅度远小于冬季. 随海拔的增加, 最高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最低气温年变化的无芯率(气温没有明显的最小值程度)呈增大趋势, 夏季气温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2005年7月25-31日的极端降温过程主要受到极涡、地面冷高压及下降风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96.
复杂地形对计算地表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大气辐射传输模式6S以及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复杂地形(青藏高原)上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然后计算不考虑地形产生的地表辐射的计算误差,对误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相对辐射误差.结果显示,相对辐射误差的标准差(即相对地表辐射计算误差绝对值的统计平均值) Se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高度标准差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随数字高程数据的分辨率(或卫星资料的分辨率)降低而降低.利用分步拟合方法拟合了Se随太阳天顶角、高度标准差和数字高程分辨率的变化.利用拟合方程可以计算任意地形条件下,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或数字高程)资料在不同太阳天顶角情况下,不考虑地形复杂性产生的平均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使用中分辨率的卫星(如MODIS)资料计算地表太阳净辐射时,需要考虑地形复杂性.  相似文献   
797.
城乡过渡地带低空温度平流和边界层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兰州河谷盆地城乡过渡区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温度平流和边界层特征。分析表明:(1)夜间热岛环流明显,白天则较弱;(2)夜间200m高度以下有较强的冷平流,在250~400m高度有较弱的暖平流,冷暖温度平流对测点上空边界层温度和层结变化有显著影响;(3)由声雷达确定的夜间边界层高度对应于Ri<1.0的高度,在这一高度范围内存在逆位温和强的风切变。本地区下垫面和复杂的地形导致夜间边界层高度随时间周期性地升高和降低,变化周期约3h。  相似文献   
798.
为准确地测量岩石试样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的拉伸强度与变形特性,对用于岩石三轴压缩试验的MTS815材料试验机为主体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一方面设计加工了一套试验机活塞与三轴室的随动连锁装置,使原本只能提供压缩载荷的MTS815试验机也能精确提供轴向拉伸荷载;另一方面设计开发一种多自由度岩石试样三轴拉伸夹具,解决岩石等脆性材料在拉伸过程中难以始终保持对中的技术难题。提出一套完整的测试技术方法,能实现0~140 MPa围压范围内各种岩石试件的复杂三轴直接拉伸测试研究,利用研发的配套装置与测试方法对页岩试样进行了三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完全能够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岩石三轴拉伸试验,得到相应的三轴拉伸试验曲线;页岩在低围压和高围压下呈现不同的破坏特征和破坏形式,低围压下依然呈现脆性特征,高围压下则是由脆性向塑性转换。  相似文献   
799.
根据1959年和2009年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获得的冰川消融数据, 分析了该冰川消融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 在珠峰绒布冰川表碛覆盖区, 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 不同厚度表碛下的冰川消融速率差别较大; 当表碛厚度>8.5 cm时, 消融速率随表碛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促进冰川消融的表碛厚度阈值大于5 cm. 3) 从冰川消融速率的空间分布看, 绒布冰川大部分区域的消融速率<20 mm·d-1, 最大消融速率出现在海拔5 400~5 450 m处. 4) 绒布冰川消融速率受表碛厚度和气温综合影响, 低海拔处表碛太厚, 高海拔处气温较低, 冰川消融在上述两海拔处均受抑制, 冰川消融速率较小; 在中海拔处, 表碛相对较薄, 气温相对较高, 冰川消融速率最大; 冰川日均消融速率与日均正积温正相关. 5) 喜马拉雅山南坡冰川消融速率大于北坡冰川消融速率.  相似文献   
800.
根据电极法岩心电阻率测量原理及准静态电场理论,用三维有限元法编制了大直径岩心电阻率测量数值模拟程序,并运用该程序计算考察了裂缝对大岩心电阻率的影响。得出大岩心的电阻率随着裂缝与电场方向夹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降低。该结果可供大岩心实验系统和大岩心实验的研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