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於建峰  苏明占  李婷婷  李伟杰 《测绘通报》2022,(S1):104-106+122
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对专题地图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本课程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拓展、优化,对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化快捷共享机制,自主研发实习平台,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2.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的应用一直是遥感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遥感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对以往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分别对基于像素、基于对象以及结合特定理论的变化检测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对每种方法涉及的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3.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生物量分配会影响不同碳库之间的碳周转,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选取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草地的4种优势灌木种,采用全挖法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各器官的生物量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试图揭示生物量在各器官中以及地下-地上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生物量在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分配策略不同;R/S也不相同,其中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最大(中值为0.972),珍珠(Salsola passerina) (中值为0.744)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中值为0.670)次之,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最小(中值为0.179),这表明4种灌木具有各自独特的生长策略。随着灌木的生长,冠幅和生物量不断增大,R/S呈下降趋势,说明植物在开始生长阶段对限制性的水分和养分可能有更高的竞争需求。4种灌木的根系分布在不同种间也存在差异,盐爪爪根系较浅(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其次是珍珠(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驼绒藜和红砂的根系分布较深(主要分布在0~70 cm土层)。驼绒藜、红砂和珍珠的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支持等速生长假说,而盐爪爪的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则不支持该假说。4种灌木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经对数转换)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介于0.81~0.93之间,这一相关关系可以应用于对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的估算。本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碳循环。  相似文献   
114.
徐长节  徐礼阁  孙凤明  於锦  杨迪 《岩土力学》2014,35(Z1):353-358
存在地下承压水的深基坑,当基坑底部承压水层顶部的残留土层不能与承压含水层水头平衡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管涌及坑壁失稳等问题。对相关承压水处理风险源进行分析,针对勘察、设计、施工各阶段都提出具体要求。实例中的基坑临近江面,基坑下承压水与江水存在贯通通道,河道水位变化时会引起承压水头增减,由于设计水头埋深参考值是针对一年观察期而得到的,未考虑到历年水头变化,成为事故埋下隐患,最终因为施工期间河道涨水导致承压水压力超过预期引起了基坑涌水。事故发生后,现场紧急采取堵漏措施,采用灌浆法加固基坑土体,改善土体性质,增加不透水土层的厚度,最终已解决基坑开挖时出现的涌水等现象,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安全完成。灌浆法加固是承压水较大情况下基坑安全开挖的有效方式,研究结论对于承压水的风险控制特别是临近江海的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下白垩统AG组2段(后简称AG2段)是苏丹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和最重要的含油层系。本文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研究,对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2段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合其沉积期构造特征、古地貌特征、古气候环境及内物源和外物源发育特征,建立了其断陷期沉积模式。Sufyan凹陷AG组断陷初期为双断模式,南北两侧高陡断层发育规模相当,随着盆地的演化和湖平面的变化,到AG2段进入高水位期,凹陷北部逐渐演变为缓坡沉积环境,南部仍然为陡坡沉积环境。凹陷北部为Babanusa凸起和中非走滑带,为Muglad盆地的盆外物源,凹陷南部以Tomat凸起与Nugara凹陷分割,发育内物源。从钻井和岩心资料来看,凹陷北部以分选较好、细粒沉积为主,在断层下降盘发现中粗粒重力流沉积,反映了北部物源长距离搬运和长期供应的特点,据此建立了断陷后期AG2段北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北部物源为主力物源区;南部临近凹陷断裂带钻井揭示其发育较高砂地比的细粒沉积,显示物源供给的周期性和近源性,研究认为发育辨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类似于扇三角洲,总体物源供给能力较弱,具有近源水下搬运特征。南部物源和西部物源一起,构成凹陷的次物源。本文综合编制了Sufyan凹陷AG2段沉积期的两期沉积相图,建立了立体沉积模式,认为盆地优质储层应以凹陷中部近烃源岩的区带为目标进行寻找。  相似文献   
116.
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和氨氮污染严重,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强烈,季节性水文条件变化极其显著.选取典型试验场地,对试验场内沉积物(0~25 m)氮形态进行测定,并对地下水氮含量及其他水化学指标进行连续性监测.研究表明:沉积物NO3--N含量较高(25.8~119.48 mg/kg),是可交换态氮的主要组成部分,NH3-N含量与TOC和TN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NH3-N含量主要受沉积物中埋藏有机质的控制.试验场深度较深(≥2 m)地下水氮的含量和形态对地下水位波动有明显响应:雨季开始,地下水位抬升,含水介质还原性增强,NO3--N生成受抑制且通过反应消耗,矿化作用加强,导致NH3-N成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雨季结束,地下水水位下降,含水介质的氧化性增强,NO3--N的生成受到促进,硝化作用增强而反硝化作用减弱,导致NO3--N的浓度增加.近地表人类活动(外源输入)对试验场浅表地层(<2 m)地下水氮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起的水文条件变化导致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从而改变含水介质固有的氧化还原环境,是导致试验场氮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目前,对于结构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剪切曲线形态的描述及结构面粗糙度、组数、充填物等因素对结构面强度参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这类研究的基础是结构面经受静荷载的作用。实际上,结构面也很容易遭受地震、水位升降、爆破等动力荷载的反复剪切作用,但是,至今对反复剪切作用下结构面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或缺乏系统性。笔者在室内直剪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重复剪切作用下充填物对结构面变形和强度的影响。采用钢制模具和混凝土材料预制4种起伏角度结构面,在1.56MPa法向应力和两种充填状态下进行多次直剪试验,分析每次剪切过程中的切向应力和法向位移随切向位移的变化。通过对切向应力和法向位移随切向位移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初次剪切时,起伏角度越大,结构面剪切破坏方式容易从滑移破坏过渡为剪断破坏;第二次剪切开始,无论起伏角度如何,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方式基本上都转变为滑移破坏;充填物的存在基本不会改变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方式,但会使剪切过程中结构面的爬坡效应增强,使结构面被剪断或磨损的作用减弱,峰值法向位移增大。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一带一路"框架中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研究方面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科研竞争力,以及我国在海洋研究方面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9.
120.
三唑磷在养殖泥螺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镇泥螺养殖场养殖过程中使用的三唑磷进行了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唑磷1周后,其在泥螺中的残留量达到最高值,从第二周起,逐渐消解,至30d左右时残留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建议在泥螺养成过程中少用或禁用三唑磷。在没有替代药物的前提下,施用该农药还应控制剂量,最好只用于清涂,用量以施用750mL/hm2体积分数为20%的三唑磷乳油为宜,且其在水产品中最高允许的残留量为0.10mg/kg,安全期间隔为3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