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外源施加N肥、P肥和N-P混合肥的试验,研究了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不同肥料的响应,3种肥料均设置了0(对照)、5、10 g·m-2和20 g·m-2 4个投加水平。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在3种肥料作用下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高的N肥(20 g·m-2)处理下,优势种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和冠芒草(Enneapogon brachystachyus)的密度及总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地上部及根部生物量在3种肥料处理下的响应同种群密度,即地上和根部生物量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而减小,其中,3种优势种草本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及总的地上部生物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其决定系数(R2)均在0.80以上。可见,在荒漠区较低的降水条件下(年降水<180 mm),施肥会抑制荒漠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且其抑制作用与肥料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152.
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形成机制的物理化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 ,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 0 0~ 330℃ ,而矿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2 5 0~ 35 0℃ ,成矿流体的压力大约在 38~ 6 8MPa。依据 34MPa、w(NaCl) =4 .0 %溶液中WO3 的溶解度数据计算了化学反应WO3 (s) +NaCl +H2 O =NaH WO4+HCl在 2 5 0 ,30 0 ,35 0和 4 0 0℃的lgK分别为 - 4 .0 6、- 4 .0 5、- 3.83和 - 3.4 9,此条件下NaH WO4(aq) 的表观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 - 12 81.2 ,- 12 91.3,- 130 4 .1和 - 1319.7kJ/mol。由此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白钨矿在该体系中的溶解度 ,结果发现白钨矿的溶解度较相同条件下WO3 的溶解度低 2个数量级以上。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备有持续的“热源”、充沛的“水源”和丰富的“矿源” ,而且成矿流体对成矿物质具有超强的萃取和搬运能力。千里山花岗岩体的多次夕卡岩化和云英岩化围岩蚀变是成矿流体中钨产生有效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3.
用耦合单峰映象格子模型描述了一维热液成矿系统的反应扩散过程 ,在a×ε =[0 ,2 ]× [0 ,1 ]参数空间内模拟计算了模型的静态斑图熵、斑图动力学熵和最大李雅普洛夫指数等动力系统刻画量 ,结合系统的空间振幅变化图、时空行为发展图和空间功率谱特征 ,对热液成矿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成矿发生在混沌边缘 ,并且指出了参数空间中的混沌边缘域  相似文献   
154.
马国霞  於方  齐霁  王金南 《地理研究》2014,33(12):2335-2344
在编制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中国废水、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直接产生系数和完全产生系数进行分析,并对这三大类污染治理的单位成本和污染物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模拟。结果显示:①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废水、废气和固废的完全产污系数都较高,属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② 模拟的废水完全治理成本为6.4元/t,废气为2136元/t,固体废物为101元/t。③ 以模拟的单位治理成本进行污染物治理,将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品价格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5.
固沙植被区两类结皮斑块土壤呼吸对降雨脉冲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蓉  李小军  赵洋  杨昊天  李刚 《中国沙漠》2015,35(2):393-399
与降水事件密切相关的土壤水分有效性是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了固沙植被区以藓类和藻类为主的生物土壤结皮斑块土壤呼吸对模拟降雨(5、10、20 mm)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降雨量对不同结皮斑块土壤呼吸均有显著的激发作用, 但2种土壤的响应特征不同。藓类结皮斑块土壤呼吸速率在降雨后0.5 h达到最大值, 而藻类结皮斑块土壤在降雨后2 h达到最大值, 其呼吸速率分别是降雨前土壤呼吸速率的43~58、21~25倍,随后, 两类结皮斑块土壤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并恢复到降雨前水平。随着降雨量的增加, 藓类结皮斑块土壤最大呼吸速率和平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大, 而藻类结皮斑块土壤则无明显变化; 2种土壤碳释放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降雨条件下, 藓类结皮斑块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和平均值及碳释放量均显著大于藻类结皮斑块土壤。表明生物土壤结皮和降雨量均对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6.
基于CMIP5模式的中国地区未来高温灾害风险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CMIP5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RCP8.5情景下中国未来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远期(2080-2099年)3个时段高温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估。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不同时期高温致灾危险度可能逐步增加;未来不同时期高温风险也趋于升高。III级及以上的高温灾害风险等级范围将增大,特别是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福建等省(区)处于高风险等级的面积明显增大,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在近期将出现V级高温灾害风险,中期和远期V级高温灾害风险将扩展到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相似文献   
157.
基于CMIP5模式的中国地区未来洪涝灾害风险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2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社会经济以及地形高度数据,分析了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和后期(2080-2099年)中国洪涝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洪涝灾害风险。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国的东南部,洪涝承灾体易损度高值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在RCP8.5情景下,未来我国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出现在四川东部、华东的大部分地区、华北的京津冀地区、陕西和山西的部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东北地区的各大省会城市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也很高。与基准期(1986-2005年)相比,21世纪后期,虽然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变化不大,但高风险区域有所增加。鉴于模式较粗的分辨率以及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学等问题,洪涝灾害风险的预估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8.
浅层地下水是江汉平原东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面临着污染及天然水质异常等问题.基于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结果,并运用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查明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控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其中潜水中Ca2+和Mg2+含量与承压水接近,Fe、As和NH4+含量低于承压水,而Cl-、SO42-、Mn和NO3-含量高于承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中潜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以及与地表水的混合.在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因素中,地质成因在总体上可能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的输入显著地改变着潜水的化学特征,而浅层承压水则主要受径流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一、人体的热平衡和舒适感人体靠食物化学能来补偿肌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并将多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排出体外,保持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动态平衡,使体温恒定在36.5摄氏度。人体热平衡方程表示如下: q_M-q_w=q_d+q_z+q_F+q_(oh) 式中 q_M——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q_W 用于作功所消耗的能量 q_M-  相似文献   
160.
湖南郴州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对湖南郴州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复杂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成矿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矿产资源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为根本立足点 ,从一种新的视角 ,就矿床的动力学属性、矿床的物质成分与结构、矿床的地质学场和成矿系统的演化四大相互联系的范畴 ,对矿产资源进行再认识 ,提出了矿床的新定义 ,并较深刻地揭示了矿床的动力学属性、成矿物质高度多样化和复杂性及其超常规模集成、矿田成矿分带的内部结构、矿床地质学场的时空分形结构、成矿系统时间演化的长期性和成矿过程的多期多阶段性以及成矿作用的发生和矿床形成的分形生长机制等方面的复杂性与动力学本质。项目成果将矿床学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 ,提供了如何应用这种理论和方法对矿床的成矿复杂性进行研究的实例 ,也是第一作者所提出的关于成矿系统复杂性的新成矿理论与方法论“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的具体化及其进一步深化。沿着这一研究方向的不断开拓将可使传统矿床学向精确科学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