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综合”角度看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ICZM)的核心在于“综合”二字,文章从“综合”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海岸带综合管理在政府部门综合、科学参与、海陆间协调以及国家间区域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提倡科学参与、加强法律、法规及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国际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我国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在环境、管理和经济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海岛淡水资源紧张,周围海域环境污染,陆海通道和围海工程造成海域自然环境状况改变;管理问题主要包括:海岛管理体制不健全,海岛资源权属不清,海岛开发管理法规不完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海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海岛开发产业布局不合理。最后提出我国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应该:建立有效的海岛综合管理体系和机构;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增加海岛资金投入,逐步扩大海岛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海岛科教事业, 实施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43.
于良巨  侯西勇  施平 《海洋科学》2012,36(11):73-78
针对我国沿海开发的现况及发展态势,从陆海统筹的角度,提出了陆海关联工程的定义,分析了其内涵、外延、功能、特征和意义等,总结了国内外典型的陆海关联工程,并进而对其系统分类.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国家及区域层面的战略需求出发,指出了陆海关联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亟待加强研究的问题,以期引起国内外对该类工程的关注,从而推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对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ICZM)是一种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冲突,并以实现海岸带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方法。文章以珠江口地区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为研究目标,在分析该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实际,构建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管理体制设立、管理范围、工作原则及工作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国家海洋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5.
南海障碍层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海面通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岩  王东晓  施平  郭佩芳  陈举 《大气科学》2004,28(1):101-111
对气候平均态的温度和盐度分析证实,夏、秋季南海南部上层海洋存在障碍层现象.决定障碍层出现的关键因素是净淡水通量,而障碍层的深度和厚度分布则受风场的显著影响,障碍层受混合层和等温层发展的调制.夏季,南海南部上层海洋在东南向Ek-man水平输运以及东侧下降运动双重因素作用下,较淡的水体在南海东南侧堆积,混合层底部高温水脱离混合层保留在等温层中,造成障碍层在南海东南侧最为深厚,达到30 m.最厚障碍层出现的位置和最厚"南海暖水"出现的位置几乎重合,障碍层的"热障"作用促进了"南海暖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6.
利用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获得的雷达降雨资料,对南海及其周边区域(简称南海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同时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副高活动、季风潮、冬季冷涌和热带低压活动等天气过程,南海周边广泛分布的山地地形对该地区的降雨分布也产生强烈影响,降雨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特征。与CAMP和台站资料相比,PR观测具有更丰富的空间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降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征、反映高大的山地地形对降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一个异常的台风海面风、浪结构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义泉  施平  毛庆文 《遥感学报》1997,1(3):214-219
Geosat卫星高度计可广泛应用于如锋面,海面风,浪和高度等多方面的研究,但利用高度计资料分析台风的海面风,浪断面结构,因受卫星轨道,台风路径和高度计风速算法等多方面的制约,过去一直研究较少。该文以G3osat高度计1987年8月11日一上升轨道的风,浪资料为基础,研究分析了8708号台风影响下的海南风速和海浪断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8.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陆地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因素的驱动作用,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制定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09年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数据,从遥感角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并研究变化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探讨区域植被年内和年际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09年环渤海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局部有减少的倾向;区域植被的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双重驱动,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滞后期大约为1个合成期;年际的变化主要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增加可使区域NDVI提高;不同的人类活动会导致NDVI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9.
南海蒸发和净淡水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年(1988~2006年)的SSM/I(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卫星观测为基础,计算了南海的逐月海面蒸发量,并结合SSM/I的降雨观测,得到了南海的逐月净淡水通量,并分析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的蒸发量年变化基本呈双峰型结构,降雨和净淡水通量呈单峰型结构.1988~2001年,南海的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1 mm/yr;2001~2006年,以1.9 mm/yr的速率减少.南海的降雨量和净淡水通量与Nino3指数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和-0.58.在1997~1998厄尔尼诺暖事件期间,降雨量和净淡水通量均显著下降,且以其为界,降雨量在此之前以1.3 mm/yr的速率增长,净淡水通量升降趋势不明显;而在此之后,降雨以8.5 mm/yr的速率下降,净淡水通量的下降速率为7.5 mm/yr.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波浪能量的角度提出了混合浪成分的概念,给出了混合浪能量成分的表达式和波高成分的表达式,在西北太平洋的深水大洋和近岸浅水海域上,使用GEOSAT卫星高度计50个重复周期的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海浪波高成分及其频率密度,频率密度累计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深水大洋波波高成分的概率密度统计曲线低而宽,混合波浪高H大于对应风速的充分成长波高H的累计率为88%,最可能波高是对应风速的充分成长波高H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