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底泥耗氧的研究动态。对比实验与现场观测两种方式:现场培养只能提供底泥耗氧总量,但该数值不能获得除此之外的更多信息,如影响氧气生产或消耗的生物化学过程,沉积物中氧气的分布以及间隙水氧气动态变化;而实验室培养过程能够作为前者的补充。在现场模拟实验,其结果被认为更接近于实际,但系统环境条件人为调节困难。室内与现场观测的结果虽有少量差别,但室内实验易于控制,因此,大多数研究者选择在室内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2.
�������Ƶ��𲨼�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У?1??????????????????????e -1.5????????????(<20 km)?????(>20 km)?????????????;2????????????????????????????????????????1?????????????????Ч????????У???????Щ???????????ε???Ч???3???????S???????????????????????P???????С,?????????????????в???????й??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提出用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径流量表达陆面蒸发量,进一步计算区域地下水资源,这是一种尝试。读者可以利用其它地区有关资料,对这种方法进行验证,看看计算的结果可靠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5.
临汾盆地地震危险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强震地震穴的地震序列分析,华北地震迁移、汾渭地震带地震丛式分布,和地震丛的强度分析以及汾渭地震带分段及强弱段相间分布特征,与本活动期地震丛活动空间分布等论述了临汾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 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 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 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对掩埋坑周边区域展开了考古勘探,发现在靠近三星堆土台的南侧,存在有建造在二级阶地之上的壕沟,其古水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沟通马牧河河曲段,壕沟沉积物主要形成时代推测为三星堆文化的第3期—第4期。通过对壕沟剖面样品进行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测和粒度分析研究,发现该壕沟主体由近源搬运的河流相沉积物组成,仅在个别地层富集陶片等遗物,壕沟以自然沉积为主,未发现大规模的人为倾填活动。生土及不同阶段的壕沟沉积物中岩屑等成分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发源于龙门山构造带的湔江及其支流马牧河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改道作用。壕沟至少经历了3次“挖沟—充填”的过程:第1阶段沉积物主要为黏土及粉砂,水动力较弱,沉积环境比较稳定,古人活动频繁;第2阶段沉积物主要为中粗砂,水动力较强,此时可能洪水频发,可见沟岸被明显切割并有大面积分布的越岸砂质沉积;第3阶段沉积物水动力波动显著,后期逐渐稳定,古人重新回到壕沟区域。壕沟形态存在有多阶段人为修筑的痕迹,体现了古人对气候变化及自然作用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相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岩心观察并充分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矿物等将储层划分为绿泥石衬边弱溶蚀、不稳定组分溶蚀、压实致密、高岭石充填和碳酸盐胶结5种成岩相。并通过岩心薄片资料刻度测井归纳出不同成岩相在GR、AC等测井曲线及其组合上的响应特征,由此实现各单井储层成岩相的连续划分。对长8油层组层序界面和基准面旋回与成岩相展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附近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及高岭石充填相较为发育,且各井之间对比性良好,同时层序界面也控制了碳酸盐胶结;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最大湖泛面处均发育井间可对比的压实致密相,长82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体一方面易于遭受溶蚀产生次生孔,另一方面由于受沉积驻留和碎屑组分影响导致压实强度较弱,因此物性总体比长81砂体好。  相似文献   
20.
浅层钻探技术在海南某矿区化探取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浅层钻探技术(包含浅层钻探设备和工艺方法)在海南某矿区的化探取样中的应用。针对该矿区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阐述了浅层钻探技术代替槽探、坑探在某些地区的先进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浅层钻探技术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