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1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地球重力场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包括 :① 2 0 0 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建立 ;②我国省市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化 ;③卫星测高 ;④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⑤卫星重力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42.
概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包括:①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建立;②我国省市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化;③卫星测高;④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⑤卫星重力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43.
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 ,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 ,由此高程模式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 ,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 ,最后联合T/P、ERS_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观测数据 ,计算了东中国海 (北纬 2 2°~ 41° ,东经 116°~ 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44.
基于GRACE资料研究南极冰盖消减对海平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年的GRACE重力数据,计算了南极1°×1°等效水量时间序列,得到每个格网的趋势项,结果表明在西南极Amundsen区域有明显的负增长,超过-80 mm/a,南极半岛存在着负增长,东南极Enderby Land地区质量增长;计算得到2002年7月到2007年9月南极、东南极和西南极冰盖的等效体积变化分别为-78±37 km3/a,-3±46 km3/a和-75±50 km3/a,对应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21±0.1 mm/a,0.008±0.127 mm/a和0.2±0.14 mm/a.该结果与国际最新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发现冰后回弹是影响利用GRACE研究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5.
由T/P卫星测高数据建立南中国海潮汐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P卫星测高数据具有良好空间分布的特点,采用空域分析方法,将各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参数转换为一对正交参数,每一参数均用关于地理位置的三次多项式表示,由此得到在空间域上以多项式系数为待定参数的测高观测方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求解待定参数,建立了南中国海主潮波的多项式拟合模型。用多种数据和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核和评估。验证了该模型明显比常用的Schwiderski全球模型以及较新的SR95.1全球模型更符合南中国海实际潮波。  相似文献   
46.
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大地测量反演解算中的非线性问题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算例详细讨论了Metropolis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和在大地测量反演解算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模拟退火算法和局部搜索算法在反演解算中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由T/P卫星测高数据建立南中国海潮汐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T/P卫星测高数据具有良好空间分布的特点,采用空域分析方法,将各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参数转换为一对正交参数,每一参数均用关于地理地理的三次多项式表示,由此得到在窨域上以多项式系数为待定参数的测高观测方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求解待定参数,建立了南中国海主潮流的多项式拟合模型。  相似文献   
48.
本文首先在ITRF框架下利用中国国家GPS A级间的两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中国大陆部分的局部水平形变。为了更好地和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地壳运动模型进行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模型的形变分析方法,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起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PS水准对几个重力场模型计划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检验。利用WDM94模型编制了华北地区不同阶次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图,讨论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和该地区构造横向不均匀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总体形态和本区地壳厚度呈镜像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大地水准面的梯度带和本区3种不同地形的分界带(华北平原,太行山区,鄂尔多斯块体)一致,其中115°(E)分界带和我国东部的主要地  相似文献   
50.
综合利用中国海岸带GNSS水准和多源重力测量数据,通过精化陆海统一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高程异常零阶项,精密确定了中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重力大地水准面的偏差。结果显示:中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的IERS2010标准W0对应的重力大地水准面的偏差为30.4±1.0 cm;中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于20世纪80年代经琼州海峡传递到海南岛后,在1 cm精度水平上未发现明显差异;计算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准外部检核,标准差约为4 cm,12个省市和陆海交界处在厘米级精度水平上无缝衔接。在近10 a内,天津市除西北角外,大部分地区存在地面下沉,东南部地面下沉约7 cm,上海市地面下沉约7 cm,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等沿海省份局部地区也出现地面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