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是影响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严重制约了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地质调查,较全面系统的收集了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查明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划分,圈定了地质灾害多发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53.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发育,在三岔子一带冰碛物出露齐全、保存完好。通过剖面的测制,再结合孢粉、ESR测年样等成果综合研究,将该地区划分为四次冰期,三次间冰期,Ⅳ个孢粉组合带。阐明了冰川活动与成景作用关系密切,黄龙钙华景观的雏形是在中更新世末形成,大量钙华堆积形成了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54.
沙鲁里山是研究第四纪冰川的最佳场所之一。可划分四个冰期,第一冰期为大陆冰盖,第二、三期及现代冰川为山岳冰川;整体反映第四纪地壳不断抬升,气候不断变暖,冰川不断向高山退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
四川华蓥山构造岩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曹俊  彭东 《四川地质学报》2004,24(2):121-125
华蓥山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丰富,为不同阶段岩溶作用的产物。地表石林以高登山石林为代表;地面湖泊天池为四川省最大的构造一高位岩溶湖泊;地下岩溶洞穴在园内分布有上百处。此外,华蓥山大断裂是四川盆地内最重要的基底断裂之一,在园区连续出露40km以上,故其是研究此断裂的最好地区。该地质公园内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科考价值,其美学价值和观赏性也极具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6.
长坪沟无鱼类生存,而周边沟谷流域却有大量鱼类生存。究其原因,是因为长坪沟中上游为大面积花岗岩出露区,且沿沟分布有大量花岗岩冰川漂砾,由此类岩石形成的土壤中Mo、U、Th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区内平均值。而Ni、Se却低于区内平均值。这些微量元素的异常,干扰了鱼类P和Ca的代谢,导致Ca/P比例失调,使鱼类生长受抑制。易患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57.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硅化木化石具有分布地域广、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以中生代侏罗纪裸子植物为特色,且在东亚和全球极为罕见的原生硅化木化石群。该硅化木化石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川中乃至四川地区中生代时期地质演化、地理环境变迁、古气候条件、古动植物发育状况及形成机制、产出地层沉积相序变化及演化等课题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58.
采用TM多波段图像,通过与九寨沟流域的对比,建立解译标志,研究了松潘漳腊以北的一处影像异常。工作成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应用TM影像开展地热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精髓。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测绘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0.
稀土、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的关键金属。碳酸岩-碱性岩型是极为重要的稀土、铌成矿类型,其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在于碳酸岩-碱性岩体系中REE、Nb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尚不清楚。本文系统综述了全球碳酸岩-碱性岩型稀土、铌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分布格局、碳酸岩-碱性岩的成因与成矿机制、REE和Nb元素在碳酸岩-碱性岩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等研究进展,并对碳酸岩-碱性岩成因不明、REE和Nb元素富集沉淀机制不清、元素分配行为不明确、络合物结构和稳定性缺乏实验研究等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总结碳酸岩-碱性岩体系REE、Nb的超常富集机制和碳酸岩-碱性岩体系稀土、铌成矿理论,为强化我国稀土资源优势,缓解铌资源被“卡脖子”困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