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溢油事故发生后, 油膜的漂移扩散会对周围水域和环境敏感目标造成污染。研究溢油事故后油膜漂移扩散, 可为溢油事故的处理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应用河口海岸三维水动力模式ECOM-si(semi-implicit estuarine, costal and ocean model), 耦合溢油漂移扩散模块, 模拟和分析长江口宝钢码头发生溢油事故后油膜的漂移扩散, 以及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基于长江口崇明东滩气象站实测风速风向资料, 给出影响溢油漂移的主导风和不利风向。在冬季多年平均1月径流量11700m³·s-1、主导风、3个不利风和潮汐作用下, 数值模拟并详细给出了宝钢码头溢油事故发生后油膜的平面分布、油膜到达和离开4个水库取水口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保护区的时间、持续影响时间和最大油膜厚度。长江口宝钢码头溢油事故发生后, 油膜随涨落潮流作上下游来回振荡, 径流使油膜向海输运, 风使油膜朝风向方向漂移。在主导风北风5.6m³·s-1风速下, 油膜沿长江口南岸向下游漂移扩散, 小部分进入北槽南侧。在不利风向东南风4.0m³·s-1风速下, 油膜西北方向漂移, 聚集于南支北岸, 受径流作用沿南支和北港的中北侧向下游输运。在不利风向西北风4.8m³·s-1风速下, 西北风减轻了溢油事故点上游和北港、崇明东滩外侧敏感目标的影响, 加重了南港和南槽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在不利风向西南风3.2m³·s-1风速下, 大部分油膜在北港中北侧向下游漂移扩散, 小部分油膜聚集在北槽的中北侧。西南风减轻了溢油事故点上游和下游南港、南槽环境敏感目标受到的影响, 加重了对北港和崇明东滩外侧敏感目标的影响。不同风向作用下油膜的分布和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影响显著不同, 风在油膜漂移扩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研究了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当径流量取11 000 m3/s,风况取风速为6 m/s的北风时,长江河口北支上段大潮、中潮、小潮和半月平均盐通量分别为-26.28,-14.65,-1.58和-15.83 t/s,发生北支盐分倒灌进入南支,大潮期间的盐分倒灌量远大于小潮期间.通过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  相似文献   
53.
Given time-independent monthly mean sea temperature,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done of the path of the tropicalcyclone Forrest and its related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in terms of the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σ-coordinate 10-level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for tropical cyclones developed by th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arine Meteorology.Resultssuggest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physical quantity fields except that the simulated path was tothe right of the observed,with the deviation increasing with time.Sea and tropical cyclone,in effect,interact mutually.In an attempt to compare the results from coupling anduncoupling experiments,an oceanic mixed layer model was formulated based on experiments with sea response to cy-clone and integrated in synchronous coupling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version of tropical cyclones,the computationaldomain covering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ith the coastal configuration involved.The coupling experiment shows thatthe negative feedback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a and mature cyclone leads to weaker sea response as compared to theuncoupling case.Except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divergence core of oceanic current,the mixed layer depth and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caused by the cyclone-core position and intensity,the val-ues of the maximum oceanic current,departure of the mixed layer depth and SST drop were smaller in the coupling thanin the uncoupling case,and so was the maximum wind near the cyclone core.The path from the coupling run is to theleft of the course in the uncoupling experiment but closer to the observed one though remaining somewhat leftward.Even on a scale of less than 3 days,the effects of sea and sea-cyclone interaction on the cyclone were by no mean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54.
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离杭州60公里,南濒钱塘江,处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和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海宁现辖8个镇4条街道,总人口64万.内陆面积7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55.
建立一个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用以研究海洋对静止和以不同移速移动的热带气旋(TC)的响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海洋对静止TC的响应,具有不对称性;在TC中心处,抽吸使混合层(ML)变浅,在TC最大风速半径处,大风夹卷明显使ML加深和海表温(SST)下降;海洋对移动TC的响应,具有右偏性,且随移速加快而加剧。ML深度和SST的变化对TC移速十分敏感,而海流则不同。  相似文献   
56.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研究。模式计算区域为整个东中国海,水平分辨率为7.5′×7.5′,垂向分辨率为11层,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动量方程中的非线性项采用二次能量守恒的半动量格式,温盐方程中的平流项采用迎风格式,垂向涡动扩散项采用隐式。数值试验结果基本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中国海的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57.
以海洋上部混合层(UML)存在为基础,建立了考虑UML深度变化的二维层模式。探讨有限区域的短期海表温(SST)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方程有三:低频流(黑潮及其分支)的无幅散化余流方程组、动力预报方程和模式物理学方程。本模式用于3~5d的SST预报,同时也给出UML平均漂流的预报。指出在大风状况下的降温,UML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并与UML为平底时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8.
一个高分辨率的长江口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河口海岸海洋模式(ECOM-Si)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长江口区风暴潮的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采用对岸线有较好拟合能力的自然正交水平坐标系统和能分辨较复杂海底地形的垂直σ坐标系统.模式考虑了长江口径流量对风暴潮的影响,部分地考虑了天文潮和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对风暴增水的影响.风暴潮预报的大气强迫场用模型气压场和模型风场.利用所建立的模式对长江口区台风风暴潮进行了8个个例模拟,模拟增水与实测增水的峰值相比较,平均绝对误差不足10cm.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模式,就气象因子对风暴潮位的敏感性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台风中心气压降低(升高)20hPa可导致约100cm的风暴潮位升高(或降低).台风最大风速半径误差对台风增水的变化影响也较显著.试验还表明,长江径流量增加1倍(减半),可以造成风暴潮的平均增加25cm(减小13cm).天文潮位相变化对风暴增水的影响数值试验表明,当台风暴潮与天文潮在不同位相相互作用,可使风暴潮位最大增加达70cm或减小90cm.  相似文献   
59.
低径流量条件下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江口水动力及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ECOM-si,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导致流域极端低径流量的前提下,研究在未来(2030、2050和2100年)海平面上升过程中,长江口淡水资源分布及总量变化过程,探讨河口三大重要水库取水活动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对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盐水入侵危害具有重要作用,也为长江口水源地建设与水库取水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999年冬季、2006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期间长江径流量均为自198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且长江口均发生了极为严重、影响巨大的盐水入侵,考虑到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选取上述3个时期的径流量作为上游边界条件。结果表明,长江口淡水资源在1999年冬季径流量条件下随海平面上升而减少,至2100年大、小潮期间淡水总量相比于2012年分别减少42%和41%,水库最长不宜取水天数增加70%以上;在2006年秋季径流量条件下,淡水资源随海平面上升而减少,但在海平面上升至2050年情况下,河道水位抬升使进入北支的径流量增加,削弱盐水倒灌,水库最长不宜取水天数减少40%~50%;在2011年春季径流量条件下,淡水资源在海平面上升至2100年后大、小潮期间分别减少43%和20%,水库最长不宜取水天数增加1~3 d。  相似文献   
60.
洋山港海域潮动力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上海陆域外约32 km的洋山港是以小洋山岛链为基础建造的中国首个离岸式深水港口, 其港区陆域是通过封堵北岛链三个主要汊道并抛填成陆而成。大规模的封堵陆连工程改变了该海域的地形边界条件, 海域潮动力特征也随之响应。通过对洋山港海域堵汊陆连工程前后潮位及潮流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 发现洋山港海域的潮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海域潮波倍潮及复合潮增幅随工程的进行而增大, 潮动力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域中部发生壅水;海域潮波向驻波性质变异并于憩流时段引发环状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