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定量表征可以为油藏后期高效开发奠定地质基础。本次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吴起油田白豹地区长4+5超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建立起研究区孔隙结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制作真实砂岩模型,通过油水两相渗流实验反映孔隙结构好坏,通过微观可视化油水驱替实验对不同孔隙结构水驱后微观剩余油存在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溶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最好,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主要以小面积连片簇状形式存在,驱油效率为35%;Ⅱ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溶孔-残余粒间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接近Ⅰ类,储渗能力及水驱效果最好,驱油效率为43%,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主要以簇状、环状形式存在;Ⅲ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晶间孔-溶孔,其物性最差,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最差,驱油效率仅为21%,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连片簇状形式存在。研究区成岩作用及孔隙中的填隙物含量主要影响孔隙结构发育,从而影响不同孔隙结构在水驱过后的微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 H 区阿尔善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储层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 学 特 征、孔 隙 特 征、物 性 特 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善油层组为近源、快速堆积,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表现为胶结物含量高、结构成熟度低和成分成熟度低的“一高两低”特点。储层受碎屑粒径、压实程度、碳酸盐含量的影响,主要发育中-细喉道,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物性分析判断为低孔-低渗储层。研究区最好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其次为远端席状砂和河口坝砂。研究区目的层原始孔渗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成岩作用中胶结作用对储层既有部分破坏作用又有部分改善作用,压实作用主要起破坏作用,溶 解 作 用 主 要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油田在注水开发阶段,注采比是最重要的注水参数之一,若注采比控制不合理,则会产生高渗带水淹加剧、注水利用率降低、水驱波及状况变差、地层压力亏空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本文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对注采比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在深入分析油田地层压力和注采比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实际注采比影响因素,建立注采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改善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为目的,将甲型水驱规律与注采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确定合理注采比,研究表明:该方法符合基本水驱规律,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计算合理注采比的结果一致,确定研究区现价段合理注采比为1.05。对研究区今后开展安全合理注水开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起到指导性作用,对其他相似油田和其他类型油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34.
流体本身既是运动的介质,又是蕴含能量的载体,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动力的分布状态。通过对地层不矿化度、水型、钠氯比值、脱硫系数和原油的密度、粘度与凝固点温度,以及天然气中的甲烷含量与△R3等九个参数的研究,发现与下伏的石炭第、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相比,侏罗系地层水明显处于一种更加开放的水动力环境,且平面上多发育点式或条带状、埋藏深浅不一的水动力“潜山”,与其他地区相比,后者更容易  相似文献   
35.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小李渠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具有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特征。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和浊沸石溶孔。储层物性较差,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其中分流河道微相最有利于储层发育;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孔喉缩小,而成岩早期的绿泥石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溶蚀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的长石和浊沸石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增孔因素。  相似文献   
36.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储层富含大量致密油,为了深入了解其微观孔喉特征,并为致密储层评价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实验、岩心物性分析等测试方法和手段,对长7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7储层平均孔隙度为9.33%,平均渗透率为0.25mD,平均面孔率为2.06%,岩石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所占比例分别为42.7%、42.2%。孔隙平均半径为157.1μm,喉道平均半径为0.52μm,平均孔喉半径比为572.7;纳米级孔喉以狭缝平板状毛细孔为主,孔隙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值为2.5731m2/g;孔喉整体较为细小,分选较好,储集能力较强,但连通性较差,孔径主要分布于25~500nm范围内。孔喉大小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其中喉道大小是影响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大孔喉为储层提供了主要渗流通道,孔喉半径比对流体渗流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段发育低阻油层。为解决前人成果仅适用于局部小区块、无法应用于全区的状况,本文利用地层水分析、相渗实验、岩心物性、测井及试油资料重新对全区长2油层低阻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更为有效的适用于全区的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低电阻率主要控制因素为高矿化度地层水、低含油饱和度、储层物性及淡水泥浆侵入,前三者大幅度降低了油层的电阻率,淡水泥浆的侵入则主要提升了水层电阻率,进一步导致了电阻率增大系数的变小。针对低阻成因的主控因素,提出了侵入因子-综合含油指数交会图法,重新建立了长2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图版,该图版与试油符合率达到了94%,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姬塬地区长2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38.
利用油气水物理化学特征探讨油气成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石西油田为例,利用油层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油气的成藏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力西期断裂对油气运移及渗入水渗入起阻挡作用,它可以使华力西期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得以保存,如石西油田东断块油藏;②燕山期的深大断裂是深部油气向上运移、渗入水向下渗透的通道.上、下运移的流体均有水平顺层运移,从而渗入水对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阻碍了油气继续向上散失.  相似文献   
39.
利用 Winland公式可以从压汞测试数据中快速合理地预测渗透率,但对于致密砂岩油藏,由于滑脱效应的存在,常规方法测得的地层样品渗透率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克氏渗透率能更真实地反映致密砂岩储层的实际情况。利用压汞曲线中孔隙半径的几何加权平均值(RWGM)预测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致密砂岩地层渗透率:利用 Winland公式可以从压汞测试数据中快速合理地预测渗透率,但对于致密砂岩油藏,由于滑脱效应的存在,常规方法测得的地层样品渗透率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克氏渗透率能更真实地反映致密砂岩储层的实际情况。利用压汞曲线中孔隙半径的几何加权平均值(RWGM)预测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致密砂岩地层渗透率:   相似文献   
40.
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平均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孔喉比等恒速压汞相关特征参数与样品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样品的渗透率越大,其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就越大,而孔喉比值越低。储层喉道是控制渗透率的根本因素。储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储层孔隙的不同;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孔隙减少,而溶蚀作用则起到一定的增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