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现代专题地图数量指标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量化地图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从图形符号入手 ,分析了符号可视化变量 ,提出提高图形符号展现力应从提高符号展现数据内容的表达力与吸引力两个方面着手。符号表达力包括易读性、有序性与信息量 3个方面。符号的吸引力应从视觉角度对符号进行色彩美学、立体化、动态化、象形化与透视化等方面进行形象设计 ,以增强地图可视性。  相似文献   
32.
国内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为研究领域.根据生态旅游概念相对宽泛的特点,选择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多级、多准则筛选,获得样本文献,并验证其科学性.文献分析发现:案例研究较多,相关案例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表刊物以经济类最多,地理、旅游类较少;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始形成稳定方向.研究总结了四个领域: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总论、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国内研究文献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对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加强生态旅游等数据统计与监测,丰富研究视角;区域合作研究较少,地理、旅游相关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微观单元较少涉及,应加大微观个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33.
城市居民防空疏散调度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阐述城市居民防空疏散调度模拟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和数据组织方案.利用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大跨度比例尺的叠加显示,疏散预案的手工建立与智能生成,疏散目标的动态跟踪,应急情况下的预案智能修改等功能.同时描述利用SuperMapⅢ组件进行开发、实现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4.
针对众包旅游文本中蕴含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旅游者时空行为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文本集合的地名权重分配与共现矩阵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深入挖掘众包旅游文本中的地名信息,获取旅游地高热度地名间的共现关系.计算结果以共现矩阵和三元组共同存储的方式呈现,便于依据地名类型提取多研究视角下的共现关系子集.以九寨沟为例做实证研究,实现了九寨沟旅游地热度地名自动提取,实现旅游地内热度景观名称之间,及九寨沟与省内、省外热度城市名、省内旅游地名之间4类共现关系的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旅游地理和相关学科对旅游文本内容挖掘的研究需求;挖掘结果对特定群体的旅游空间感知特征与结构有显著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吴朝宁  李仁杰  郭风华 《地理学报》2021,76(6):1537-1552
准确刻画游客活动空间边界对于优化景区结构、实施界限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均有重要意义。由于游客行为的复杂性与边界模糊性,利用传统地理边界提取方法难以有效识别游客活动空间边界。基于层次聚类算法优化后的Delaunay三角网进行核密度估计,解决了多尺度下点核密度对空间边界拟合不精确的问题,同时借鉴圈层结构理论,依据游客空间集聚特征建立景区层次结构,利用大量游客长时间签到蕴含的时空信息,分析游客空间分布扩张规律,挖掘地理要素关系,建立“Hie-Density”模型,提出基于圈层结构理论的游客活动空间边界定量提取新方法。本文通过微观视角下圈层子系统的协同作用探究主体系统的宏观演化,证明了“Hie-Density”模型支持对多种游客分布模式进行描述,同时能够依据模型变化曲线定量识别游客活动最佳边界、空间集散状态、中心分裂特征及边界演化方向。多案例实证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景区的多尺度复杂游客活动空间边界提取,为地理时空数据挖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年地理学项目受理、评审与资助的总体情况;分析了2004年在研的地理学基金项目执行情况,着重剖析了2001年批准项目的成果产出数量与水平;阐述了 2003年底结题的地理学基金项目取得的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37.
针对城市地价定量化研究和空间可视化表达的方法体系已日渐成熟的现状,该文以2008至2014年间,石家庄市主城区土地交易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GS+软件平台,分别建立石家庄市城区商业和住宅数字地价模型,并依据模型进行地价数量特征、剖面特征、等值线形态特征分析等一系列空间分析。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城区商业地价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围绕一个传统的一级商业中心和一个新兴的次级商业中心向边缘衰减的圈层结构;住宅地价分布呈现出多峰值、多方向山脊状圈层衰减的结构,且聚集效应不及商业地价明显,衰减趋势较平缓。  相似文献   
38.
通过收集淘宝网络店铺中的中国年画店铺基本信息,基于地级市空间统计单元,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中的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热区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画网络店铺区位的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与挖掘。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年画网络店铺的区位演化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2)店铺区位局部差异明显,京、津、冀、鲁等省市构成了店铺区位选择的区域中心,并对周边城市产生辐射;3)店铺区位选择的热区从呈斑块状、阶梯状地域分布,逐渐演化为京、津、冀、鲁等稳定连片热区;4)总结了影响年画网络店铺区位选择的3个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39.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体系与北京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提出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概念,用于描述环城游憩带的发展阶段与状态。建立了内部结构、区域整合、配套设施、网络空间信息4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因子的成熟度评价体系,实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定量评价,并将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近成熟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以距市中心10km为单元,将北京环城游憩带划分13个圈层,对每个圈层进行成熟度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状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在成熟度随距离衰减的整体趋势中存在明显波动。40~100km圈层是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相对活跃的区域,也将成为北京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并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40.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空间为研究非物质文化景观,提供了新数据源和互动平台。本研究以中国剪纸文化为例,借助淘宝API,利用规则化网页采集工具,提取了淘宝网中销售中国剪纸商品的网络店铺基本信息和产品交易信息,利用GIS可视化与分析方法,开展C2C新型商业模式的文化交易景观表达,挖掘景观内涵和意义。结果表明:C2C模式下的文化交易景观与传统文化区具有明显耦合性,网络店铺和消费者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形成明显的核心聚集区;同时,不同剪纸流派发展状况差别显著:陕北剪纸、蔚县剪纸等北方派剪纸在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交易关系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本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扩展,对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产业转型与发展态势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