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71.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垂直有限线源三维电阻率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垂直有限线源研究油田注水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成为一种新型电测方法。本文对该方法实际应用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利用共轭梯度迭代技术实现了垂直有限线源三维电阻率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稳定可靠,计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272.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涠洲岛火山最后喷发时代和对区域核电厂址的潜在火山灾害,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和核电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涠洲岛南部地区射汽岩浆喷发的基浪堆积物的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研究了火山喷发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和堆积规模。同时,对系统采集于不同堆积部位的喷发物样品和上覆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得出涠洲岛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的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约13~33ka。  相似文献   
273.
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梅山组浊积扇是该地区天然气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沉积机理、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该区天然气增储上产。本文根据大量的岩心及井壁取心等实测资料,对该区钻井揭示的海底扇储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浊积扇类型及其内部组成、底流改造是影响和制约储层预测成功率的关键,其中断控陡坡根部盆底扇、深洼盆底扇和峡谷切割深洼盆底扇是储层相对发育的浊积扇类型,底流改造对处于敞流环境的中扇、外扇储层品质改善至关重要。对于深水环境的浊积扇储层而言,沉积因素,如岩性侧封、储层上倾尖灭构成这类岩性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对于峡谷切割型深洼盆底扇需要重点考虑岩性侧封,对于深洼盆底扇需要重点考虑上倾尖灭。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深水浊积扇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274.
潮汐作用下北黄海跃层波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跃层除有季节性的变化外 ,还时刻受到潮汐、风、降水等诸多因素扰动而引起波动与起伏。文章研究潮汐 (4大分潮M2 ,S2 ,K1,O1同时输入 )作用下渤海跃层起伏与波动的三维数值模型 (将海洋分为 3层 ,即上混和层 ,跃层和下混和层 ) ,揭示了整个海区跃层上下界面处跃层起伏的地理分布及叠加在起伏之上的潮周期波动的时空变化 ,模拟出跃层波动与实测基本一致。跃层波动既与潮汐运动有关 ,又与潮汐有很大区别。从波动位相、波高来看 ,两者均不相同 ,甚至周期有时也不同。跃层上下界面的波动周期、位相、波高在很多地区也不一致。中下层余流大小和方向几乎一致。大振幅的跃层波动均发生在近海地形突变之处。海水运动的激发与地形相互作用以及海岸海底摩擦可能是跃层波动与起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5.
在0.61 GPa和1.0 GPa条件下,进行了地幔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实验,首次探讨了熔体成分在“不同熔融阶段”随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结果显示,熔体中SiO_2、CaO、Al_2O_3、Na_2O和TiO_2变化趋势在不同熔融阶段不一样。熔体成分在低压下或较高压下相对富SiO_2。幔源富硅酸盐流体(熔体)的成因有多种,但存在于同一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挥发分及碱质含量相近而其他成分不同的基性—中酸性富硅酸盐熔体,是在有地幔C—O—H流体介入或其他交代矿物存在时的原位局部平衡  相似文献   
276.
利用上地幔尺度的三维电性结构探讨了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的深部起源及彼此间联系.文章在该地区采集并获得了高质量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全阻抗张量数据,并采用高斯-牛顿法进行三维反演,得到了电阻率模型.该电阻率模型显示,中国东北地区高阻岩石圈内,存在多个局部低阻异常,它们在空间上和该区新生代火山对应;在上地幔深部,环松辽盆地分布三个低阻异常;软流圈中存在着脉状低阻异常,联系着岩石圈内和上地幔深部的低阻异常.岩石物理分析表明,这些低阻异常由流体熔融物质引起.俯冲到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中的西太平洋板块发生持续脱水作用,模型则进一步揭示,这些水向上迁移到松辽盆地下方的转换带顶部并引起上地幔底部的部分熔融,在浮力作用下形成热物质上升流,融透软流圈后底辟于干枯岩石圈底部,最后刺穿较为薄弱或者活化的缝合带等构造边界,排出地表形成包括长白山火山、哈拉哈火山等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大规模火山事件.因此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新生代火山"本是同根生",它们均起源于上地幔深部的环状低阻异常.  相似文献   
277.
风影响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数值模式建立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型,用于研究风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潮汐、海流、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过程。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显示,风对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Ekman输送的作用下,长江冲淡水将向风向的右侧扩展。5 m/s风速下,东风、东南风、南风和西南风4个风向下的冲淡水明显向外海扩展,而西风、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下的冲淡水都被限制在近岸水域。Ekman输送的强度随风速增强而增强,冲淡水向风向右侧的扩展也越来越明显。舌轴区因为层结明显,湍流活动相对较弱,对风能量的耗散相对较小,所以相同的风速增量对舌轴区表层水的加速作用最强,这导致更多的淡水经由舌轴区输送,使得淡水舌宽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变窄。对长江口海域表面风的气候统计分析表明,上述数值试验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气候态下长江冲淡水扩展方向与表面风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8.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and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 Reanalysis 5(ERA5) products from 2006 to 2020, 22 rainstorm processes in the eastern foot of Helan Mountain are objectively classified by using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and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tterns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s of rainstorm processes in the eastern foot of Helan Mountain ar...  相似文献   
279.
SHS耐火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冶金行业普遍存在工业窑炉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对局部损毁的修补,以及整体浇注料、捣打料的烧结程度低、强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用传统方法均难以解决;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是有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工艺方法。把SHS方法应用于耐火材料的制造,特别是用于传统工艺难以解决的部位,因其制备工艺简单、烧结速度快且产品性能优良,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7]。下面就SHS耐火材料的特点、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作一系统论述。1 SHS耐火材料的应用现状  在SHS耐火材料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280.
利用1950—2020年冬季HadISST逐月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SODAv2.2.4逐月SST和三维海洋流速同化资料以及NCEP/NCAR 2 m高度上的逐月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资料,使用非对称合成差分析方法、海洋混合层热量收支诊断方法等,探究El Niño事件和La Niña事件下造成赤道东太平洋(E区:110°W~80°W,10°S~10°N)、赤道中太平洋(C区:160°E~170°W,10°S~10°N)SST异常场显著不同非对称性特征的可能海洋动力过程,分析ENSO事件非对称强迫下2 m高度上SAT异常场的非对称空间响应。结果表明:E区El Niño事件的强度显著强于La Niña事件,C区则相反。非线性动力学加热作用对E区和C区El Niño年和La Niña 年SST异常场的非对称分量都起到了正反馈作用,是造成这两个区域SST异常场产生正、负非对称分量的主导动力因子。埃克曼输送作用不利于E区SST异常场正非对称分量的形成,但有利于C区SST异常场负非对称分量的形成。平均流、纬向平流和温跃层的非对称正反馈作用阻碍了C区SST异常场负非对称分量的形成。2 m高度上SAT异常场的非对称分布与SST异常场的非对称分布较为一致,但SAT异常场正、负非对称分量的显著范围明显减小,部分区域的非对称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