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山西"05.6"罕见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6月17日~23日山西出现的连续高温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于受深厚暖高脊持续控制,后期强度增强形成河套高压,高压系统区存在较强的下沉运动引起的;同时受地面热低压东移影响,地面高温出现增幅。  相似文献   
22.
23.
根据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特征 ,引用GM (1,1)建模思想来建立沉降预测模型。利用较少的前期观测数据建立模型来预测建筑物最终沉降量 ,然后据此判断其是否满足建筑物的变形要求 ,以便较早地提出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的形成历史及其周缘断裂系的活动方式入手,阐述了西安地区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模式并说明了西安古地裂缝是该断裂的次级断裂,它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裂活动,然后,对西安地区现今地裂缝活动幅度和速率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西安地区地裂缝活动量大与断裂活动加速和抽水引起的地层不均匀压密有关。  相似文献   
25.
简述了临潼—长安断裂带的特征及与地裂缝的关系,根据临潼—长安断裂带内两场地地层勘探剖面,证实了临潼—长安断裂带内地裂缝的存在,表明其与发育在临潼—长安断裂带上盘的西安地裂缝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征。同时通过地裂缝两侧地层的错断及厚度变化分析了地裂缝的特点及其地质历史活动规律,表明临潼—长安断裂带内的地裂缝活动受断裂活动影响也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合理选取是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设计的关键。本文结合滑坡的发育阶段,合理选取滑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基于反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至少两个反分析剖面,采用试算、插值和图解法求解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对比室内剪切试验数据,该方法最终所得参数基本满足工程要求,可为其它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查清地裂缝水文地质情况可以为西安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安地铁勘察工作需要,2008年7月~9月选择地裂缝穿过的西安市劳动路小学院内场地首次尝试进行跨地裂缝水文地质专项现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试坑渗水试验、钻孔注水和抽水试验,并以1号抽水井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为典型,研究地裂缝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采用带1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带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以及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速度计算公式等3个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得到了地表浅层土体沿地裂缝走向和垂直于地裂缝走向的渗透系数,分析了渗透系数的差异性;最后利用MADIS有限元软件模拟场地内建筑物对地基土施加应力,探讨了建筑物对场地土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上述3个公式计算,都得到沿地裂缝方向土体的渗透系数比垂直地裂缝方向的土体稍大;在同一落程中,利用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速度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最大,利用带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次之,利用带1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最小,这主要是由井损造成的;建筑物对场地土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素填土层、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粉质黏土层以下影响则逐渐减弱,影响深度在18 m左右;由于建筑物长期对地裂缝上盘土体施加荷载,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土固结压密,导致地裂缝上盘土体的渗透系数较下盘小。  相似文献   
28.
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2008年华北地区12个测站逐日对流层顶探空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别对流层顶发生及其高度的季节特征进行探讨,并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EOF分解等方法对其高度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对流层顶的季节特征及其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一对流层顶冬季出现多,夏季少,近30a来呈减少趋势,第二对流层顶夏季出现多,冬季少,近30a来呈增加趋势;全年均出现复合对流层顶,且在季节转换时期出现频率较高;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年变程呈双峰型,夏季高,冬季低,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年变程呈单谷型,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均存在5-6a的周期,第二对流层顶相比具有更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近30a间华北地区第一、第二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变化均呈升高趋势,且与其上下层间平均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9.
碧口地块北缘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碧口韧性剪切带沿康县—碾坝—麻子坝一带呈连续带状展布,发育于泥盆系及震旦系关家沟组上岩段内部。该韧性剪切带对碧口群区域构造解析、构造运动学、动力学研究及成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中国首例穆龙套型金矿——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我国发现的首例穆龙套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分布于上志留统罗德洛阶的含白云质炭质碎屑岩、泥质岩复理石岩系中,为地层、构造等复合层控的石英细网脉浸染型大型低品位金矿床。该矿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与穆龙套金矿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