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NOAA及EOS/MODIS资料的几何精校正、云检测与合成滤云、数据融合等方面分析了提高遥感资料利用率的几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西安市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安市近40多a气温、日照、>0.1mm降水的变化趋势及西安城市热岛强度的发展变化情况,表明西安市年平均温度夏季、冬季变幅较大,年平均最低气温在逐年代上升;降水日数冬季有减少趋势,日照时数自70年代后逐渐减少,且与郊区的差距也在逐渐增大.在分析时段内西安市的城市热岛强皮也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3.
1960-2012年陕西降水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艳  王钊  董妍  董自鹏  李星敏  陈闯 《高原气象》2016,(4):1050-1059
利用陕西82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的2.5°×2.5°再分析资料以及MODIS卫星的气溶胶产品,分析了1960-2012年陕西雨季和全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大气可降水量和气溶胶对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陕西雨季、全年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呈南多北少分布,年总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呈下降趋势,雨季总雨量呈增加趋势,而降雨日数呈降低趋势,雨季雨强增加,降水向雨季集中;陕西全年和雨季小雨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雨季10 mm以上的降水量和降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增加站点占所选站点的75.6%,雨季降水的增加主要是10 mm以上降水量的贡献。陕西全年总雨量的减少可能与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减少有关。全年和雨季5 mm以下降水量的减少应该与气溶胶对降水的抑制有关,雨季10 mm以上降水量增加与气溶胶对降水的促进作用有关。分析表明当AOD≥0.4时,雨季气溶胶对降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陕西全年小雨的减少以及雨季10 mm以上降水量增多,雨量向雨季集中应该与近几十年陕西气溶胶增加、气溶胶类型的转变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24.
近51a来陕西农业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1年陕西51a来的农业干旱资料对旱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发生频率详细分析,结合同时段气象资料分析了旱灾程度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农业干旱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受旱面积和受旱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002年以后有所缓和,受旱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峰值。大旱年份多出现在暖干年份,旱灾发生程度与降水呈明显负相关,温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或抑制干旱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5.
基于遥感技术的两种区域蒸散估算方法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星敏  杨文峰  卢玲 《高原气象》2011,30(1):125-132
蒸散发的估算在区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常规气象观测站和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能量平衡单层模型和蒸散系数模型估算了陕西关中渭北生长季的潜热通最.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出蒸散与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间的密切关系;造成这两种模型估算蒸散结果差异的...  相似文献   
26.
城市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与颗粒物浓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7年以来西安郊区泾河观象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以及探空资料,采用国标法、罗氏法和位温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日变化分布一致,可以用于分析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秋和冬季边界层高度分别是1300,1200,820和800 m。边界层日变化与颗粒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冬季边界层顶高度低,三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高,夏季则相反。PM2.5、PM1.0、PM1.0分别在PM10、PM2.5、PM10含量中有明显月变化,表明西安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春季易受上游风沙天气影响。  相似文献   
27.
彭艳  王钊  李星敏  堇妍 《干旱区地理》2012,35(5):738-745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MODIS卫星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西安近50 a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1961-2005年总辐射变化经历了“持续”、“变暗”、“变亮”、“再变暗”4个阶段,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幅度较全国平均变化幅度大,其“变亮”过程开始于1985年,较全国平均时间略早;西安4个季节总辐射总体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云量、气溶胶、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影响因子的分析,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对总辐射变化影响不明显,总云量和气溶胶的变化对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存在较显著的影响,春、夏季总辐射的变化主要受云量和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共同影响,其中总云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总辐射变化的振幅,城市发展所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所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可能决定了总辐射的总体下降趋势;秋、冬季节的总辐射下降趋势主要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28.
用遥感技术提取作物面积信息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信息的几种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特点,适且范围及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29.
冬小麦播期温度变化对其冬前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12个气象观测站1960-1998年9-10月逐旬平均气温、1990-2998年冬小麦播种后冬前>0℃的积温以及1990-1998年冬小麦遥感监测点的冬小麦发育期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冬小麦播种时期温度有明显的变暖趋势,这一时期的变暖与全国范围内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是一致的。冬前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适时做好播期预报,对冬小麦冬前形成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提高卫星遥感资料利用率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NOAA及EOS/MODIS资料的几何精校正、云检测与合成滤云、数据融合等方面分析了提高遥感资料利用率的几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