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甘、宁、青、新和内蒙西部共106个测站的1960~1990历年春季(3~5月)的季总降水量资料,通过EOF、REOF、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内蒙古西部在内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春季降水有6个主要的异常区域:高原东侧及渭水流域区、河套区、北疆区、柴达木盆地区、青海高原区、南疆河西区;内蒙西部的春季降水变化趋势与我国西北地区基本一致,准3年X周期也是其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82.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西部的共106个测站的1960~1990年3~5月的月、季总降水量和太平洋10°S~50°N,120°E~80°W范围内286个格点(5°×5°)的秋季(9~11月)的平均海表温度,通过EOF、REOF、SVD及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秋季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特性及其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后期春季降水之间的空间地域遥相关耦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平洋海温差异常存在6个关键区域,其中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是最敏感的异常信号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与前期秋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有着清晰的遥相关。当海温异常偏高,即有EL-Nino现象时,西北地区的降水普遍偏少,并以高原东侧青、甘、宁交界地区及渭水流域的偏少为主;La-Nina时的情况正好相反,内蒙西部的春季降水变化趋势与我国西北地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兰州1944~1997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建立了线性平稳序列的降水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功谱密度函数中的最大熵法(或叫全极模型),并将特征多项式模大于1的根反射到单位圆内,再返回修正后的线性预测的系数。并对1986~1997年11年的月降水做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中取15阶预报效果较好。此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可作为台站月、季、年降水预测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方法的一种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4.
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李栋梁  章基嘉 《高原气象》1997,16(4):367-375
  相似文献   
85.
我们知道,PC—1500袖珍电子计算机具有较强的绘图功能,可用四种颜色绘图、九种字号打印。为发挥计算机的这一功能,加快长期预报业务现代化进程,满足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人员对一种方便而直观地表示结果的方法一图表的需求。我们在原工作基础上,汇集长期天气预报经验,归纳出四  相似文献   
86.
前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平均海拔在 40 0 0m以上 ,号称世界第三极 ,是我国主要的寒区和冻土区 ,建筑青藏铁路是实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 ,全长 1 1 1 8km ,其中通过多年冻土区的长度为 63 2km ,占全线总长度的 5 7% ;全线海拔 40 0 0m以上地段长度约为 965km ,占总长度的 86%。因此 ,冻土是青藏铁路建筑中的重大难题 ,其主要问题是铁路路基的冻胀和融沉。建筑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 ,路基成败的关键在冻土的冻胀与融沉 ,影响融沉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气候变暖。修建青藏铁路是百年大…  相似文献   
87.
河西内陆河流量对高原加热场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莺落峡1944-2004年和疏勒河1953-1999年的流量资料,分析了近50年河西内陆河流量的持续性、周期性、年际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与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前期(4月份)的环流特征可预报后期5月份流量。多水年新疆脊弱,东亚槽浅,降水偏多,流量加大;反之亦然。径流预报实质上可作为西北地区的干旱预报。  相似文献   
88.
采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及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9月份的降水量资料,根据降水随高度分布将站点分为三类,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40年(1961-2000年)逐年雨季降水量与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开放度等6个地理、地形因子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三类区域在丰枯水年里的因子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此法建立的关于高原降水量与诸因子之间方程的相关性显著,相对误差20%,平均相对误差4.4%,估算模型的相关系数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海拔低于1 400 m的第一类区域,主要受地形高度和开放度等局地地形的影响,来改变旱涝年的降水分布特征,海拔高度大于3 600 m的第三类区域,主要受开放度和坡度的影响,其他区域主要受地形的海拔、经度和开放度等局地地形的影响;高原季风是影响第三类区域水汽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季风加强时,开放度和经度的影响也随着加强,而坡度和海拔的影响减弱,从而使得水汽的局地性分布特征增强,东西分布差异加大,相应地局地降水分布特征加强,东西差异加大.地理地形因子影响大气的水汽输送和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其对空间降水分配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
借助遥感手段,结合综合地质特征,对解译出的7条主要断裂带,利用热释光化验对其相对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短期气候预测地气图方法的7条预报规则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根据三十多年来的短期气候预测经验,对于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总结了7条预报规则:(1)能量频散规则;(2)相干共振规则;(3)下游阻塞规则;(4)侧向抑制规则;(5)驻波不频散规则:(6)风吹雨斜规则;(7)准半年重现规则(准半年韵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