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广西堆积型铝土矿成矿特征与资源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湖  李梅  蒙永坚 《地质通报》2010,29(10):1526-1532
在区域成矿特征与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广西堆积型铝土矿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和遥感特征,深入分析了堆积型铝土矿的成矿控制因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GIS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对广西堆积型铝土矿进行了综合定位和定量预测,共圈定了102个最小预测区,估算未查明预测资源量3.03×108t。该成果对广西堆积型铝土矿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阶段划分与孔隙演化研究,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位于成岩阶段的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B期。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强度不同,因此,不同成岩阶段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刘清旺  冯益明  李增元 《遥感学报》2022,(12):2665-2678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精确地对人工林结构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林场内的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离散点云数据和地面样地调查数据对人工林林分高进行建模,通过点云特征变量与地面测量的6种林分高(包括:Lorey’s高、算术平均高、最大高、优势树高、中位数高和树冠面积加权高)间的Pearson’s相关性筛选自变量,然后利用全子集回归构建不同林分高估测模型,并采用交叉检验法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激光雷达点云高度百分位数与不同林分高相关性均较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构建的不同林分高结果最优,且估测模型的自变量均为高度特征变量。Lorey’s高(R^(2)=0.91—0.97,rRMSE=2.75%—3.96%)、优势树高(R^(2)=0.86—0.97,rRMSE=3.72%—3.83%)和树冠面积加权高(R^(2)=0.86—0.96,rRMSE=3.81%—4.73%)估测精度最高,算术平均高(R^(2)=0.85—0.94,rRMSE=4.52%—6.07%)和中位数高(R^(2)=0.80—0.95,rRMSE=5.37%—7.34%)次之,最大高(R^(2)=0.69—0.87,rRMSE=6.19%—8.09%)最低。针对不同森林类型,落叶松人工林林分高估测精度最优,优于不区分森林类型模型的估测精度(ΔR^(2)=0—0.05,ΔrRMSE=-0.69%—1.97%),优于油松林林分高模型的估测精度(ΔR^(2)=0.06—0.18,ΔrRMSE=-1.90%—1.13%)。无人机激光雷达可以用于估测北方温带针叶林的林分高,能够满足人工林资源调查快速、精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煤矿地质保障技术是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绿色采矿的关键路径,针对智能开采需求和地质保障要求,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地质保障主要面临的难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地质探测精度不足、建模精度无法满足工程应用、模型动态更新困难、缺乏基于时空演变的智能回采全局路径最优决策手段等。根据面临的难题和技术现状,对陕西延安黄陵一矿和陕西神木榆家梁煤矿智能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进行了探索实践。黄陵一矿以810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为目标,采用综合探测、数据融合等技术,构建工作面静态地质模型,利用地质雷达、惯性导航技术,动态修正工作面地质模型,通过对“透明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CT切片”,获取采煤机关键截割曲线,与回采工艺、装备形成耦合协同、联动控制模式,实现基于三维空间感知和智能数据分析的规划截割,推动黄陵一矿810综采工作面实现智能无人化开采。榆家梁煤矿提出构建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智能自主割煤工作面无人化开采模式,融合多源异构地质数据建立智能开采工作面多属性地质数据库,构建基于绝对坐标的43101工作面高精度时空地质模型,并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4DGIS)进行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实现地质模型的任意剖切,结合随采地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系统的建立,可为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丰富、图文并茂的可视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城市旅游、企业宣传等均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吉林市多媒体电子地图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为例,详细探讨了有关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江黄河源区内高寒草甸退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多数研究中涉及的源区范围、高寒草甸的分类、高寒草甸的退化原因及恢复治理措施等方面,各学者的看法并不相同,难以实现各项研究结果的比较研究。从源区范围、高寒草甸的分类、高寒草甸的退化原因及恢复治理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各学者研究的差异,指出: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源区的范围进行界定;高寒草甸的分类常常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退化程度进行的分类能够反映高寒草甸的动态变化过程,但需要定量指标对退化的不同程度进行界定;遥感影像解译的结果由于遥感影像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统一;退化的原因目前主要集中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研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的控制措施在局部区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没有抑制高寒草甸在总体上的进一步退化,寻找一种综合的有效的治理措施还是今后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7.
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方法,而K-Medoids是一种常用的空间聚类算法。K-Medoids聚类算法存在初始点选择问题,而且计算复杂。为了提高算法的有效性和时间效率,本文结合模拟退火算法思想,改进了传统的K-Medoids算法PAM,提出一种基于GPU计算的并行模拟退火PAM算法。类比矩阵乘法运算,定义了一种新的矩阵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在GPU全局内存和共享内存之间的传输,提高了算法在GPU中的执行效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聚类中心点,保证了聚类结果的全局最优性。基于不同的数据集,将串行和并行模拟退火PAM算法以及已有的遗传PAM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并行模拟退火PAM算法聚类结果正确,且时间效率高。最后,应用本文改进算法对贵州省安监系统的安全监管隐患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了隐患聚集中心,相关结果对政府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偶极子近似的多边形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回线源中心装置在回线内场非中心位置处场点响应表达式复杂,视电阻率计算困难,只能套用中心回线装置计算公式,导致解释精度下降问题,给出了圆回线的响应公式。提出对发射回线沿边框进行电偶极子源分解,通过对各个边框的偶极子源产生的响应进行叠加;讨论了圆回线与圆内接多边形发射回线的等效性问题;完成了大回线内任意点的场值计算,并对基于电偶极子近似的大回线内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大回线源内非中心点探测的可行性结论。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梅 《地理教学》2010,(8):45-47
对于本活动主题,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存在差异性。比如,很多学生知道魏格纳,但对于他提出的证据是否确凿没思考过。专题5板块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板块运动的内容从大陆漂移说开始,到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全球构造理论作为《板块运动》这一专题的学习活动,以“体验解释板块运动的理论如何形成的过程”为主题。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巴楚组有一生屑灰岩段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为台地边缘一台缘斜坡相沉积,厚度40m左右。烃源岩中干酪根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腐泥组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主要由碎屑类脂体、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组成;钻井揭示的TOC值为0.10%~1.27%。已在麦盖提斜坡上倾部分曲1井和曲3井中获得来源于该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工业性原油。与源自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原油相比,该油源的原油具有下述特征:Pr/Ph值偏高,反“L”型分布的规则甾烷,三环萜烷/藿烷值较低,较高含量的四环萜烷,偏重的全油和族组分碳同位素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