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以大连市中山区6个街道建筑信息为数据基础,选取建筑景观指标,基于ArcGIS空间统计与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各街道10年间建筑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03-2013年,各街道建筑景观逐渐由水平向垂直空间扩展,其中青泥洼桥街道、人民路街道及海军广场街道城市建筑景观变化明显突出;2003年4种类型建筑物在尺度为928.68 m时,空间分布上均呈聚集状态,当大于928.68 m时,超高层建筑空间聚集程度降低。到2013年,高层建筑物随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低,低层、多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一定的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382.
桂北龙胜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桂北龙胜地区金车辉长岩单斜辉石和斜长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研究表明单斜辉石的成分为Wo27~28En47~57Fs15~22,属于普通辉石,斜长石的成分为An1.35~9.05Ab90.34~97.45Or0.36~1.05,为钠长石。单斜辉石温压估算结果显示,其形成温度为1 250~1 350℃,该温度基本与软流圈地幔温度(1 280~1 350℃)相当,其形成压力为1.31~2.25 GPa,对应深度为43.2~74.3 km。单斜辉石成分特征指示金车辉长岩为板内拉斑玄武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金车辉长岩是裂谷构造背景下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并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83.
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还具有少量的Ti—Fe氧化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斜辉石属于顽透辉石和普通辉石。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较富镁而贫铁,并且还具有高硅、贫碱、低钙的特征,其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单斜辉石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橄榄辉石岩的形成温度为1260~1383℃,压力为1.5~2.6GPa,深度为50~86km,平均深度为73km。整体来看,长界橄榄辉石岩形成的温度基本与软流圈地幔的温度(1280~1350℃)相当,其形成深度为约73km的地幔深处,且在这种温压条件下,软流圈地幔可以发生减压熔融。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显示示长界橄榄辉石岩是板内拉斑玄武岩,指示其构造背景为裂谷环境。另外,单斜辉石具低的Al_2O_3(0.02%~5.51%)、TiO_2(0~0.46%)和Na_2O(0.01%~1.44%)的特征,这可能是单斜辉石寄主岩石岩浆源区受到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所导致。结合作者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长界橄榄辉石岩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其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熔融有关,且在形成长界橄榄辉石岩之前,软流圈地幔已经遭受过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384.
西准噶尔是近年来中亚造山带的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随着研究的深入,蛇绿岩混杂岩带中不断有碱性洋岛玄武岩被识别出来。本文对克拉玛依及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的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高TiO2 (2.3%~3.8%)及P2O5 (0.38%~0.91%),低MgO (2.41%~4.97%),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La/Yb)N = 5.1~14.5,无明显Eu异常(Eu/Eu* = 0.96~1.1),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K、Sr,没有明显Nb、Ta负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极其相似。克拉玛依及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枕状玄武岩具正εNd(t)值(3.3~4.4)及年轻的模式年龄(0.83~0.72 Ga),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通过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认为源区可能为富辉石的橄榄岩,或不含橄榄石的辉石岩和角闪石岩,克拉玛依及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的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大洋岛屿环境。这些明显不同于大陆板内具有富集特征的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它们分别属于两个明显不同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省,即以富集型地幔为同位素组成的南部省及以亏损型地幔为同位素组成的北部省。  相似文献   
385.
黄海地震活动与地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是东亚大陆边缘盆地中地震较活跃的地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对海岸和海底工程造成威胁。本文依据中国台网记录分析了海域地震活动图象,表明黄海地震活动水平与大陆相似。据聚类分析原则划分地震线,并与已知的大地构造资料进行了比较:表明海域地震线基本反映了海底活断层的轮廓。大型地震线走向北东和北西,可达朝鲜半岛,北东向地震线与黄海莫氏面构造走向一致,表明有深部构造背景。东西向构造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386.
辽西北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辽西北牧场泥炭层孢粉含量分析,结合^14C及辽西北地区其他地质记录,初步重建了辽西北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即5000aBP以来的环境演变序列:5000~4400aBP为冷干,但气候仍较今日适宜,辽西地区这时为森林草原景观;4400~2750aBP以温暖湿润为主,后期气候稍冷;2750~1090aBP以冷干为主,后期稍温润;1090~250aBP以干旱为主;250aBP至现在辽西地区环境进一步向干旱化方向发展。辽西北地区环境变化的不同阶段可与当地人类发展对应,温暖湿润的环境使农业得以发展;反之,寒冷干燥、环境恶化,以牧业为主,人民生活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87.
海洋湍流的基本结构之一是各种尺度的涡旋,既有构成背景场流的随机小尺度涡旋,又有在统计意义上存在拟序结构的中尺度涡。针对印度洋广泛存在的中尺度涡,研究使用长时间序列、空间分布均匀的卫星测高数据,开展了印度洋中尺度涡遥感调查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印度洋中尺度涡主要分布在南印度洋南极绕极流区域、澳大利亚西部海域、莫桑比克海峡以及北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以及孟加拉湾。北印度洋由于空间区域所限,其中尺度涡生命周期和移动距离均较小;而南印度洋存在大量长生命周期的中尺度涡,部分涡旋可以横跨整个南印度洋运动。基于ARGO现场观测数据以及多源海洋三维再处理数据,对中尺度涡遥感调查结果进行了验证,中尺度涡表层遥感信号与水下温度信号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8.
工业革命以来,近1/3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海洋碱化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有固碳潜力的海洋负排放技术之一。硅酸盐碱性矿物橄榄石风化速率高,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分布。海水增汇效率受到橄榄石的溶解速率、扩散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基于近海橄榄石海上反应平台,利用清洁能源将橄榄石破碎、研磨加速其溶解,再由海流将高碱度海水进行扩散促进毗邻海域对大气二氧化碳吸收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基于海上油气平台发展橄榄石碱化增汇技术,降低海上碱化反应平台基建成本的同时,可捕集油气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随碱化后海水入海,进一步提高碱性矿物增汇技术的碳封存效能。  相似文献   
389.
线纹尖塘鳢的胚后发育大致分为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期。初孵仔鱼仅2.875mm。前期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d。后期仔鱼为器官发育、奇鳍条基本形成期,历时10d,平均全长从4.31mm增至8.97mm。稚鱼为器官分化完毕,奇偶鳍条分节、鳞被形成期,历时27~29d,长至平均全长27.79mm。早期幼鱼鳞被等发育完善,进入生长时期。仔鱼开口饵料为150~200μm轮虫,其摄饵大小与口宽呈正相关。15mm后稚鱼可驯饵摄食人工混合料。对仔、稚、幼鱼的生长测定结果显示,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5289t-0.7354(r2=0.9720),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8236e0.1267t(r2=0.9611),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曲线回归方程W=0.0045L3.2527,b=3.2527,属匀速生长型。采用池塘培水,添加外源饵料生物系列,稚鱼全长15mm时开始驯饵。2002-2005年共培育全长2.2~3.4cm早期幼鱼523.7万尾,仔鱼培育成15mm稚鱼的成活率为26.8%,培育成早期幼鱼的成活率为75.7%。  相似文献   
390.
大连市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海水入侵的成因及影响因素,选取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千米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海水入侵危险性指数SIHI的计算,主要对大连市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SIHI≥0.4、具有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的区域总面积为1437.16km2,占大连市总面积的10.0%。其中,海水入侵灾害高危险区、危险性较大区和危险性较小区面积比例分别为64.4%、14.8%和20.8%。大连市海水入侵灾害高危险区基本呈带状分布在渤海岸的金州湾和普兰店湾一带,在甘井子—金州沿海地带贯通黄渤海岸,在长兴岛也有一定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