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对Geodatabase、O rac le Spatial等常见的地理数据库引擎数据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理数据库海量地理数据存储和查询优化理论,应用目前较为热门的对象-关系数据模型技术以及三层客户/服务器体系框架,提出了满足海量、多源、多分辨率地理数据高效无缝存储和管理的较为理想的地理数据模型,并对该数据模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实现了G IS开发和应用从以系统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2.
2021年2月7日,印度查莫利北部里希恒河发生高位冰岩山崩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造成下游20 km外的水电站和桥梁设施破坏,死亡、失踪人口近200人。文章运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印度查莫利里希恒河流域高位冰岩山崩灾害发生前后滑源区、堆积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山崩的运动过程。结果显示:2013年以前,崩滑体蠕滑位移量较小,其表面冰雪覆盖层裂缝发育不明显;2013—2017年,崩滑体蠕滑位移量显著增加,冰雪覆盖层可见多达62处大小不一的冰裂缝,最长513 m;2021年2月5日卫星影像显示这些冰裂缝已发生连接、贯通,最大宽度为15 m,并于2月7日发生失稳、破坏。据滑后遥感影像,该崩滑体由4组不同方向的大型结构面切割而成,面积约0.32 km2,平均厚度约为70 m,体积约23×106 m3。崩滑体失稳、解体后以碎屑流沿沟谷向下高速运动,受地形拦挡,部分碎屑颗粒在地形急变带堆积且形成堰塞坝。堰塞坝体溃决后,形成山洪灾害。  相似文献   
123.
软弱夹层经过长期地质历史演化,性质劣化后形成滑带,对大型层状基岩滑坡的稳定性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查清软弱夹层形成滑带的演化过程,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对比研究了山体内软弱夹层的发育规律,将其划分为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3个阶段,并通过岩矿组分含量、物理性质、微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蠕变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了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矿物成分演化过程来看,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趋势明显,均值从4.4%增加到16.9%;从微结构演化过程来看,微结构由致密变得疏松,孔隙及节理裂隙增多,密度降低了5%~6%,孔隙率升高了108%;从物理化学性质演化过程来看,交换性盐基总含量在原岩中最高,其次是滑带,层间剪切带最低,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整个演化环境呈弱碱性。从蠕变剪切强度演化过程来看,软弱夹层的内摩擦角由57.58°降低到29.63°,黏聚力由585 kPa降低到96 kPa。在此基础上,对鸡尾山滑坡驱动块体最大主剖面的下滑推力进行分析,下滑推力随着长期剪切强度参数的降低而增大,当内摩擦角φ < 25°,黏聚力c < 129 kPa时,下滑推力大于0,驱动块体失稳。该研究对受软弱夹层控制的层状基岩滑坡的发育发展过程、失稳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区域尺度数字信息及生态环境参数获取存在结构纹理要求细、空间分辨率要求高、参数类别要求多等特点,难以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方便、快捷、灵活的特点,选择校园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飞马D2000搭载D-MSPC2000多光谱相机和CAM3000航测相机,开展倾斜摄影和多光谱数据获取,在ContextCapture、ENVI、ArcGIS等专业软件的支持下,开展校园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多光谱遥感图绘制,选择典型地物评价数据几何精度,并在定量遥感模型的支持下从植被、水体等角度开展校园生态环境评估。本文对于区域尺度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在对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的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地质环境背景特征、滑源区特征和堆积区特征。将滑坡后破坏运动主要分为失稳下滑、碰撞解体和滑行堆积3个阶段的运动特征,建立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的地质模型。结合DAN-3D数值软件,选用FVF组合模型对该滑坡的运动特征进行了模拟,最后得到了滑坡堆积、铲刮区域和滑动距离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鸡尾山滑坡模拟后的运动特征与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基本符合,模拟的堆积形态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由此可以说明,该分析方法可以为高速远程滑坡成灾范围进行早期评估及预测,为该类滑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6.
土壤多样性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多样性作为土壤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内容,可定量化描述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格局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简要回顾了土壤多样性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后,着重对该专题在中国近15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国土壤多样性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根据研究时期、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认为中国土壤多样性研究可以划分为引起与探索时期以及拓展应用时期,除以丰富度指数、仙农熵和均匀度指数为主的经典多样性计量方法外,新提出的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为传统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补充,该专题在土壤地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中仍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7.
王晨辉  赵贻玖  郭伟  孟庆佳  李滨 《测绘学报》2022,51(10):2196-2204
滑坡位移预测是滑坡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地质灾害发生。滑坡变形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呈现出随机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在现有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中,机器学习方法在滑坡位移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滑坡位移预测是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叠加的特点,本文研究采用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滑坡趋势项和周期项位移提取方法,结合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实现对滑坡的位移预测。首先,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构建过程和预测性能,并以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决定系数(R2)作为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指标。然后,分别利用EEMD-SVR、SVR、Elman模型对贵州省岩溶山区的一处滑坡进行位移预测,结果表明,EEMD-SVR模型连续1 d预测的RMSE值、MAPE值和R2值分别为0.648 mm、0.518%和0.996 8,可以提供更高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精度,对同类滑坡的位移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8.
榆林沙区飞播试验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项试验于1974-1981年,在陕西省榆林地区流沙地上进行。本文就飞播固沙植物种选择、飞播种子处理技术、植物群体固沙的原理及飞播量的计算,飞播立地条件的选择,鼠、兔、虫、病害的防治,飞播造林的投资及效益估算等项技术予以了较深入地探讨,为推广榆林飞播治沙的经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9.
以滇池典型生态修复区——大泊口水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富营养化高原湖泊种子库时空特征、种子库与地表覆盖水生植被及水环境的相关关系和恢复潜力.利用高密度样方原位观测与温室控制种子萌发实验相结合,基于2014-2016共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分析湖泊平均种子库密度、分布格局及与覆盖水生植物Sørensen相似性关系,结果显示:年平均种子库形成率在20.35%~34.13%之间,种子库密度2014年为546.67粒/m2,2015年为826粒/m2,2016年为1682粒/m2,眼子菜科的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金鱼藻科的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等耐污种属对种子库构成和年增长率贡献较大;垂直方向上种子主要分布于深层底泥(5~30 cm).随着在时间尺度上的延长,种子库分布更为广泛,且规模越来越大(其中500粒/m2以上规模的分布频率显示增多).离散系数(V/m)与Lloyd平均拥挤指数(m*)分析显示主要优势群丛(篦齿眼子菜等)为聚集分布,其余为均匀空间分布格局;种子库与水生植被关系评价指标Sørensen相似性系数(SC)研究显示,滇池大泊口平均SC=(0.3628±0.0265),在湖泊湿地类型和草本群落植被类型属性上处于较低水平,即显示目前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发生较快,耐污先锋种属在恢复进程上占据优势生态位,而历史优势种和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物种却未能规模萌发,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原富营养化湖泊种子库中历史优势植被可恢复性的特征及难点.  相似文献   
130.
自2008 年三峡库区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受库水波动及强降雨影响,沿江库岸发生多起顺向古滑坡变形灾害。以三峡库区巫山县塔坪H1滑坡为例,结合近十年滑坡调查勘察与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滑坡蓄水后的变形特征。通过研究分析认为:(1)塔坪H1滑坡为顺层古岩质滑坡,岩体呈碎裂状,岩性主要为三叠系香溪组软硬相间的砂岩、泥页岩,岩层间夹多套软弱夹层,形成了多级滑带控制的滑坡变形。(2)滑坡变形分为3个区域,位移量变形最大的滑坡前缘消落带区域,最大水平位移已达80 cm,其次是处于缓慢变形状态的曲尺场镇前部区域和后部相对稳定的曲尺场镇区域。(3)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影响着滑坡前缘涉水区域稳定性变化,短时强降雨沿岩体结构面入渗会加速滑坡中前部区域稳定性快速下降。在水位波动和短时强降雨的共同影响下,塔坪H1滑坡在每年汛期呈现缓慢变形。目前塔坪H1滑坡中前部处于持续变形阶段,亟需开展滑坡防治工程,提高滑坡稳定性,确保场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