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中国沿海常见蜑螺科贝类的DNA条形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不仅为物种鉴定提供了有效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将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应用于中国沿海蜑螺科贝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该科3属7种贝类61个个体的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基于COI基因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29%,平均为0.67%;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4.62%—19.25%,平均为13.02%;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48%,平均为0.23%;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2.47%—8.48%,平均为6.37%。两种基因序列在所研究的蜑螺中,种内遗传差异均小于种间遗传差异,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所有物种在系统发生树上都表现为独立的单系群。结果表明,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对蜑螺科贝类进行有效地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32.
日本无针乌贼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4—2007年间对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进行了室内全人工养殖。亲体经暂养、促熟、交配后,在投放的附着基上产卵。孵化水温20~26℃,盐度25.0~32.0。受精卵经17~26d破膜而出。刚孵化的幼体为浮游型,胴长约为4mm。开口饵料为动物性活饵,如枝角类、桡足类、强化卤虫。经90~120d培育达到性成熟。获得性成熟个体2万只,成活率可达60%,平均体重100g。最小性成熟个体胴体长50mm。日龄120d可产卵,产卵量300~500粒。  相似文献   
33.
皱纹盘鲍野生与养殖群体微卫星标记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辽宁大连、山东烟台、荣城、崂山和胶南5个皱纹盘鲍养殖群体,以及山东长岛、荣城、日本岩手、韩国仁川4个皱纹盘鲍野生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等位基因数与杂合度上分析,养殖群体(N=8.0~9.4,He=0.754~0.787)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群体(N=11.3~15.0,He=0.821~0.866);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揭示出野生群体中一些稀有等位基因在养殖群体中有所丢失;亲鲍选用数量少与性别比例不均衡可能是产生养殖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显著减少的原因.通过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分析,5个养殖群体之间以及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观察到显著差异的Fst与Rst值,野生群体之间日本群体Fst与Rst值与其他3个野生群体差异显著,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相关,可能是皱纹盘鲍育苗过程中亲鲍和苗种频繁交流所造成的结果;日本群体与其他3个野生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与皱纹盘鲍短暂的浮游期与有限的扩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4.
<正>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磁场变化会降低岩石强度,加强地震活动(叶民权,1987)。研究发现,地震发生频率与太阳活动有一定关系。太阳活动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简称太阳黑子数)来描述。云南地区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发育,区内有小江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楚雄—建水断裂、普渡河断裂等活动断裂分布,地震活动频发,具有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的特点。以云南地区(97.30°—106.1°E,21.1°—29.2°N)范围内195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生的震源深度小于300 km的M≥5.0地震为例,统计并分析研究区中强地震与太阳活动即太阳黑子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长牡蛎F3 代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3代快速生长选育群体不同时期各生长性状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长牡蛎幼虫期壳高(SH)、壳长(SL)对日龄(t)的回归遵循Logistic模型,生长方程分别为SH=455.612/(1+9.500e-0.142t),R2=0.999;SL=462.476/(1+8.026e-0.108t),R2=0.996。幼虫期壳高与壳长成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SL=0.76SH+18.82,R2=0.994。长牡蛎养成期各生长性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总质量(TW)对月龄(X)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分别为SH=-0.0297X4+1.0365X3-12.0220X2+57.6500X-68.9260,R2=0.985;SL=-0.0173X4+0.5893X3-6.5702X2+30.2420X-34.4150,R2=0.986;SW=-0.0068X4+0.2620X3-3.2806X2+16.9170X-22.1410,R2=0.956;TW=-0.0219X4+0.8234X3-10.1680X2+50.7040X-85.4110,R2=0.972。壳高、壳长、壳宽与总质量均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SH=23.645TW0.3213,R2=0.998;SL=12.337TW0.3776,R2=0.995;SW=6.611TW0.3589,R2=0.981。  相似文献   
36.
作物模型作为作物产量预测等方面应用广泛、作用巨大的重要工具,其参数的校正和优化等工作是模型模拟的前提。普通的试错法缺乏客观性且效率低下,对作物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识别模拟过程中参数的敏感程度,能够有效识别关键参数并减少率定的参数量,为后续模型参数优化和校正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作物模型的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和全局敏感性方法的利弊及其适应条件,涵盖傅立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法(FAST)、Morris法、LH-OAT法、普适似然不确定性估计法(GLUE)、Sobol法以及扩展傅立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法(EFAST)等,回顾各方法在作物模型中的研究现状,并对作物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李琪 《国土资源》2016,(4):38-39
正追求效益是经济人做出行为选择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取向,更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土地整治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公共管理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分析土地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38.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行土地整治规划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管理和保障措施,在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些成效主要是依靠行政方法尤其是行政审批手段实现的,而社会、经济等多种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笔者将通过对当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提出工作中的保障措施。一、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规划实施激励不足。我国处在  相似文献   
39.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微卫星克隆快速分离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磁珠杂交选择和PCR筛选法,从长牡蛎DNA选择片段文库中,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结果表明,在筛选的200个白色菌落中,56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5以上的微卫星序列,其中41个(20.5%)有随机侧翼区,可以进行引物设计,12个缺乏足够的侧翼序列,3个为中断的微卫星序列。此外,还获得两个小卫星克隆。在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完全的占54.7%,不完全的占20.8%,复合的占24.5%。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单元外,还观察到CT、ACT、CGCA、CACT、GACT、GCAC、CCTTA和CCTCA的重复序列。微卫星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30次之间,占71.7%,最高为60次。本研究中构建的长牡蛎(CA)n富集微卫星文库将为以后开发未知微卫星标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0.
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丹东(DD)、大连(DL)、秦皇岛(QH)、烟台(YT)、青岛(QD)、连云港(LY)、日照(RZ)和舟山(ZS)脉红螺8个地理居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建立了居群形态聚类图和形态判别函数.结果显示:我国沿海脉红螺形态存在地理变异现象,愈向北群体间的形态变异愈明显.沿海8个居群可分为与其生态相关的两大类群,即内湾近岸类群和外海栖居类群.依据壳重/壳高为指标的差异系数判断,大连居群(DL)与相邻海域丹东(DD)和烟台(YT)居群间的差异程度达到亚种水平,其他居群间都属亚种水平下的单元.本实验所得壳的形态参数按Mayer等(1953)标准比较,秦皇岛居群(QH)仅是脉红螺的独立地方居群,尚达不到亚种水平,因此,构不成新种,传统分类上的“强棘红螺Rapana peichiliensis”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