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南海上升流研究概述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吴日升  李立 《台湾海峡》2003,22(2):269-277
本文对近40a来南海上升流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南海北部陆架区上升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消长和形成机制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上升沈是整个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的普遍现象,具有南海海盆的空间尺度.引起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上升流存在的动力因素是盛行的西南季风.该上升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海南岛东北和闽、粤边界海域是上升流中心区;台湾浅滩周围的上升流呈多元结构,各上升流区海水的理化性质存在看明显差异;在粤东,上升流的影响可达沿海港湾内部,并支配看这些港湾的夏季水文条件.南海除了在其北部陆架区存在看夏季上升流外,夏季在越南东部沿岸和冬季在吕宋岛沿岸均存在看上升流。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获得的水温、海流、潮位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8月间大亚湾对8708和8710号台风的综合响应。结果显示,台风期间除增水外,整个大亚湾的水文结构因台风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湾内垂直环流改变,海水层化消失,以及总体水温升高。分析表明,台风作用下垂直环流的调整可能是造成台风过程中大亚湾层化消失、总体水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陆地边界的存在显然改变了海洋对热带风暴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陈义斌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2):101-107
本文利用1986~1987年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大亚湾秋季水温层化消退过程。结果表明,该层化消退过程出现在初秋,历时短暂且伴随湾内水体热含量增加。该过程与秋季季风转换期粤东沿岸海洋动力调整及其和大亚湾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外海暖水入侵和层化消退是河口和近海沿岸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海面的波动有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一般月平均海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季节波动,此外为长周期天文潮的影响以及各种非周期性因素所导致的年际变化。海面的非周期性年际变化通常与海洋环流的变异(例如El Ni(?)o现象,以下简称EN)有关。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东南沿岸月平均海面除季节变化之外,还呈明显的年际变化,已有若干研究探讨了这种年际变化与EN之间的关系。于克俊在讨论中国东部近海沿岸平均  相似文献   
105.
黑潮的南海流套?:南海东北部环流结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李立  伍伯瑜 《台湾海峡》1989,8(1):89-95
本文对南海东北部环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黑潮南海流套”概念,并讨论了该流套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06.
海面风场及其变化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在水深不大的陆架区,海面风场对海水的驱动作用更为明显。台湾海峡的水深除东南部的澎湖水道外,大都小于100m。海区属亚热带型季风气候区。海峡的海水运动受季风的影响强烈,呈明显的周年变化。因而,准确地描述海峡海面风场及其变化,对海峡的动力学研究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因条件所限,以往有关的物理海洋学研究大都直接引用台湾海峡沿岸气象台站风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没有计算合成风,即没有做矢量统计平均,所以无法满足海水  相似文献   
107.
台湾海峡两岸月平均海面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时序分析方法,在频域内讨论了台湾海峡两岸月平均水位的波动,并就其与风、气压、水温及黑潮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与上升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1984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的结果及历史资料,分析了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该海区夏季上升流的关系。并讨论了该海区夏季上升流海水的理化特征、上升流的时空变化及来源等。  相似文献   
109.
大亚湾水温波动的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大亚湾水温波动分析,指出了存在于海域内水温变化的显著波动周期,夏季的波动特点以及气温和上层水温的关系,并做若干讨论.  相似文献   
110.
台风Wayne过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的近惯性振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8月18日8616号台风维纳(Wayne)在南海中部生成,其后在南海北部迂回盘旋,前后3次穿越巴士海峡,9月4日在海南岛登陆。布放在海南岛东部陆架上的锚系浮标记录了台风中心过境前后风和近表层的海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中心过境造成海水强烈的近惯性运动,其影响大约持续了6—8d,近惯性振荡的频率为0.029 2周.h-1(周期约34.2h),高出当地的惯性振荡频率(0.028cph)4.3%。带通滤波所提取的惯性运动特征显示,台风过境后惯性振荡逐渐衰减,惯性圆逐渐向西南方向偏移。根据这一个例,探讨了台风条件下近表层流速与风速的关系以及台风尾迹中近惯性流流速衰减过程的经验描述,可为近海海洋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