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利用GIS校正自动计产数据中的收割面积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样周期内实际收割面积计算误差造成的产量数据误差是联合收割机计产数据中的一种常见误差。为了消除由收割面积造成的产量数据误差,利用产量数据中产量点的精确GPS位置信息,并基于当前产量点与相邻产量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确定当前产量点的实际收割小区,最后通过谷物流量和实际收割面积计算产量点的实际产量。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误差校正,收割面积的计算误差由校正前的10%左右降低到1%以内,平均产量提高8%左右,同时该方法也可以检测出没有产量点的区域。  相似文献   
42.
浙江晚中生代大规模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还是早白垩世,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文对浙南龙泉地区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一批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其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集中于163~145 Ma,确认浙江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这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具有高硅、高钾、低磷、贫铁镁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由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了下部地壳物质(基底变质岩)广泛熔融,形成了本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了便于表达、对比,笔者建议新建"晚侏罗世黄茅尖群"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43.
采用煤质化验、XRD、SEM等测试手段,分析煤的化学组分、结构特征、显微构造等特征,结合古应力估算值、古温度和应变速率等结果,探讨了湖南新化地区煤变形变质特征与构造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煤样的d002值为3.36~3.39 nm,受天龙山构造挤压的局部应力场及叠加岩浆构造热的作用,煤逐渐转变为隐晶质石墨,结晶颗粒是由细小的鳞片组成的集合体,粒径集中在50~250 nm;石墨3R型含量随着煤化程度升高,石墨晶体开始增加,Rh相的数量减少;构造变形环境属于低温低围压高应变速率的浅层脆性-韧脆性构造域;天龙山岩体提供了构造热源,侧向挤压应力使寒婆坳向斜煤大分子结构有序化,层面间距减小,形成隐晶质石墨。   相似文献   
44.
目前,为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浅层地温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支持着这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各地因地理环境、浅层地温能资源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发展。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浅层地温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本文在多年浅层地温能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开创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因地制宜、多能并举的发展模式,以浅层地温能为主,充分结合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归纳为"四个结合",并给出浅层地温能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5.
地热、浅层地温能(以下简称地热"两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清洁、就地取材、可再生等优点,其开发利用对改善空气质量、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是地热"两能"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应用规模最大的地区。特别是以北京经验为基础,促成了全国范围内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工作的大发展。如何使地热"两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值得思考。本文在北京市地勘局多年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深入落实中央提出的的五大发展理念,开发与创新结合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地热"两能"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SOKKIA NET05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功能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全站仪观测精度的误差来源。在多种观测条件下,对仪器自动目标识别精度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与人工照准精度进行了比较,并对仪器自动目标识别夜间观测精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正常观测条件下,仪器自动目标识别精度较高,且测值稳定。  相似文献   
47.
采用地形图和航片、卫片等多源遥感图像,对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变迁进行研究发现,1955~2007年间,运河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建,河道长度从21.05 km缩短至16.23 km,水域面积从0.76 km2增加到1.03 km2,平均宽度从36.10 m增加到63.46 m。运河沿岸2 km范围内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用地从31%增加到68%,农用地从61%减少到16%,工矿用地从8%增加到16%。通过分析运河周边工矿用地类型的变迁,了解到杭州工业对运河的依赖。运河和钱塘江的沟通工程改变了运河的航道,工业用地的分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1988年和2007年的两期数据来看,虽然工矿用地面积所占比例都是16%,但运河老河道经过的中河流域工矿用地总面积从2.77 km2减少到0.82 km2,同时新开的运河河道流域工矿用地总面积从0.74 km2增加到3.38 km2。  相似文献   
48.
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是全空间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是全空间信息系统的核心任务。分析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关键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的5种基本方法,并分析了每种建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9.
渐新统下干柴沟组(E3g)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主力烃源岩.以其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以尕斯、昆北、英东等大型油气田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生新储油气聚集单元.利用最新处理解释的二、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数据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和高温高压生烃模拟实验,对该套烃源岩中高丰度层段在三维间上的分布进行了重新落实,并探索了咸化背景下烃源岩的特点和生烃机制.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具有高含盐量、高有机质丰度和低成熟度的特点,咸化背景下盐类矿物和放射性矿物的参与,促使烃源岩具有低熟、高效的生烃模式,而这些正是柴西南富油气坳陷油气高丰度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沉积盆地充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翔 《现代地质》1994,8(4):393-402
利用计算机模拟沉积盆地的充填过程可加深对控制沉积层序发育的各种参数的认识,还可检验并预测沉积地层、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分布和配置规律。盆地充填的模拟方法可分为参控模拟和过程模拟,前者使用经验参数控制模拟行为,基本上是对地层几何形态的模拟,后者根据沉积作用的物理规律进行模拟,是一种更为逼近客观世界的方法.所用参数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模型中不同,但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史、沉积物供给、沉积盆地的初始几何形态以及沉积物压实与均衡沉降等参数普遍使用.一维碳酸盐岩模拟模型已较成熟,二维模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维模拟将成为主要手段.模拟将建立在更为坚实的物理定律基础上.并将进一步考虑盆地内流体的流动和热史等.本文最后介绍Stanford大学的三维沉积过程模拟软件SEDSIM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