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印度的GIS发展为世界瞩目,200年的测绘发展史和近年来IT技术的繁荣,为GIS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印度长期实行的测绘成果限制使用的政策,极大地限制了GIS的发展.2001年印度启动了NSDI建设计划,目前该项目正在从各个方面展开,并且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在3-5年内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42.
地形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同一区域不同地形对该区的气候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分析研究地形异质性对气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天山山区DEM栅格图像资料和6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偏最小二乘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的地形异质性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山区整体坡度大,其中中部与西南部的地形异质性指标值较高,其它地区的地形异质性值偏低。(2)从气候的空间分布来看,天山中部的气温较低,降水量丰富,其他区域的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3)在地形异质性对气候影响方面,坡度对研究区气候的影响贡献最大,而地表粗糙度对研究区气候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43.
1:25万数据库更新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实现现有技术条件下1:25万数据库的全面更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更新的主要方法,以1:25万数据库的要素更新需求和更新数据源,提出利用遥感影像更新1:25万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44.
成都地区侏罗系中等风化泥岩为典型的红层软岩,工程实践表明该类岩体地基承载力的规范建议值偏低,导致该区域内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偏于保守,使得工程成本投入大、目标工期长,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侏罗系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能力还没有值得借鉴的方法。以成都地区某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为例,针对侏罗系中等风化泥岩地基分别开展了9组深井平硐岩基载荷试验、17孔岩基旁压试验,利用两类试验协同分析泥岩地基承载能力及适宜的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并建立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超声波测井试验获得的岩体特征参数的相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中等风化泥岩地区,岩基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所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相近且均较《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建议最大值大2.0~2.5倍;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旁压试验的测试深度对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影响不显著;通过参数综合分析,进一步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岩体波速和岩体完整性指数分别呈幂函数、指数函数递增关系。研究成果对侏罗系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的取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堰塞坝会对山区河流的纵剖面产生强烈扰动,在某些情况下,堰塞坝造成的河流纵剖面变陡很容易与构造作用下基准面下降的迁移裂点混淆。然而,在何种程度下堰塞坝会影响基于地貌测量的构造分析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缘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研究堰塞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部分野外判识,在雅砻江流域共发现了34个堰塞坝;同时利用TopoToolbox工具包,选用30 m SRTM DEM提取了雅砻江流域河流纵剖面、河流裂点、河流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有18个堰塞坝与河流裂点在空间上重叠,其中有8个堰塞坝形成高差>100 m的裂点,对河流纵剖面有显著的影响,并发现滑坡坝比泥石流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雅砻江主干流及其支流力丘河,发现堰塞坝所在的河段河流陡峭指数相对较大;在排除岩性和断层活动的影响后,发现堰塞作用也能够解释河流裂点的成因。本研究结果指示,在利用DEMs来提取和分析区域构造信息时,必须考虑由堰塞坝引起的河流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1965-2015年东北地区71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通过计算干湿指数,利用趋势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51 a来干湿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东北地区1965-2015年气温上升变化显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将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光合作用和增加农作物生长所需积温;东北地区降水波动变化显著;东北地区干旱化趋势显著,且以黑龙江省干旱为主,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水稻、大豆、玉米等主要经济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根据黄河流域6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6个核心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暖日阈值和冷夜阈值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28℃/10a、0.37℃/10a、0.19℃/10a和0.60℃/10a;气温日较差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8℃/10a;霜冻日数以3.36天/10a的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暖日阈值与冷夜阈值)的上升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这是引起气温日较差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流域变暖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的快速上升引起的。3)在空间上,黄河流域变暖趋势较为显著的区域为呼和浩特、乌拉特中旗、包头、惠农、鄂托克旗、东胜一带和绥德、离石、太原、太谷、延安、延长、隰县、吉县一带。4)黄河流域6个气温指数的年内变化以冬季最为明显,而且变化趋势显著,冬季变暖对黄河流域年内气温升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8.
大比例尺地貌晕渲的几种制作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比例尺地貌晕渲生成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Atlas3D、基于Arc/Info、基于3DSMax三种制作大比例尺地貌晕渲的方法,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9.
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加剧,高寒湿地正在退化甚至消失。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都河上游高寒湿地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地形数据和气象数据等,从生态系统胁迫度和退化度角度出发,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综合指数和马尔柯夫模型等方法,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研究区高寒湿地退化风险评价体系,对2000年和2018年研究区高寒湿地退化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都河上游地区平均胁迫度指数由2000年的0.35增大到2018年的0.37,增幅为0.06%;平均退化度指数由2000年的0.21增大到2018年的0.32,增幅为52.4%;研究区平均湿地退化风险指数由2000年的0.28增大到2018年的0.34,增幅为21.43%;湿地退化风险指数略增大区和增大区面积合计2 378.1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70%,其主要分布在小尤路都斯盆地和大尤路都斯盆地的东、西部;与2000年相比,2018年,低风险区转变为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569.97 km2和465.99 km2;中风险区转变为高风险区的面积为878.98 km2;研究区湿地退化高风险区的面积明显增加;人口数量增加、水源涵养量减少、景观破碎程度增大、栖息地适宜性变差、净初级生产力和平均弹性度减小都反映了研究区高寒湿地的生态环境在向负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0.
以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彩色地貌晕渲生成为例,分析基于Atlas3D的大比例尺彩色地貌晕渲图的优缺点,并提出两种主要计算机晕渲方式相结合生成大比例尺彩色地貌晕渲图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