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本文分析了遥感分类后栅格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遥感分类后栅格数据矢量化方法,采用Visual C++编程实现,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比已有方法分析了矢量化结果的时间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能完成大型分类后图像的矢量化,在计算机内存中处理矢量化栅格图的复杂度和速度得到提高,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2.
云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2011年期间在云南地区布设21个宽频带野外流动地震台记录到的波形资料,经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求取远震接收函数,并挑选高质量Pms (莫霍面转换)震相,利用切向能量最小化方法获得283对高信噪比的径向和切向对应的Pms分裂参数,从而得到云南地区各台下方地壳各向异性. 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慢波时间延迟量在0.125 s和0.40 s之间变化,平均为0.25 s,且各向异性强弱与构造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在扬子地台和保山地块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各向异性,而思茅地块相对弱些,说明这些块体受下地壳流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从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分布来看,在扬子地台和思茅地块除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走向变化明显地区(如YNL04和YNL12台)外,各向异性方向均与断裂带走向近似平行,说明研究区内大型断裂带控制着下地壳流的构造变形. 腾冲地区的各向异性与其他三个块体均不相同,在该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近似呈现出以火山为中心发散状分布,可能说明腾冲火山下方地幔热物质上涌到达下地壳后受上地壳的阻挡作用向四周发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3.
新沂台地电场频谱特征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分析对新沂地电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资料与地磁场H分量、连云港体应变资料进行频谱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电场EW向的,优势周期主要为12 h;地电场NS向的优势周期主要为8h、12h、24 h;地磁场H分量的优势周期主要为8h、12 h、24 h;体应变的优势周期主要为12 h、24h;并且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各物理量的优势周期显著度也不尽相同.从各物理量对应性的结果显示:地电场EW向与体应变吻合度较高;地电场NS向与地磁场的吻合度较高.此对应结果解释了新沂台地电场产生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64.
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方法主要是利用壳内与上地幔顶层的广角反射信息重建地壳上地幔结构,是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构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宽角地震接收到的超临界角的广角反射信息,相对于临界角之内的反射信息必定存在着随偏移距变化的时移现象.本文通过构建地壳模型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合成广角地震记录,并从理论地震图上分别用传统射线方法和考虑时移影响的方法标定了震相走时,分析了广角反射的地震波场特征,揭示了地震资料中的广角效应,继而分析了广角信息存在对接收波场的响应影响.  相似文献   
265.
为使人员疏散离散模型更好描述行人微观特性,提出一种改进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模型。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将空间划分为更细小网格,令单个行人占据多个网格以便展现行人间微观行为。引入社会力模型中自身驱动力、排斥力、摩擦力的运算规则改进模型,以模拟行人间碰撞现象。通过建立行人出口选择机制并改进移动规则,真实模拟行人动态出口选择过程。疏散过程中考虑了速度因素,能更加具体展现行人不同的移动方式。模拟结果显示,改进的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人员疏散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66.
秦奇  成升魁  李飞  吴良  张丹  陈晓鹏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75-1488
目前地理学界对国内外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鲜有涉及。本文系统回顾了后冷战时期以来地理学视角下国内外地缘政治研究进展,比较辨析两者差异,并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提出展望。研究认为:国内外地理学界对地缘政治的内涵、研究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基本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价值取向和研究领域上看,当代国外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思潮是批判性地缘政治,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领域宽泛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强调为国家战略服务,侧重传统地缘政治领域。从研究方法和视角上看,国外学者偏重定性分析和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区域具体情态认知深刻;中国学者在空间定量研究方面工作扎实,倾向于对宏观格局、分异规律的探讨。研究提出,中国地理学者应回答地理要素与地缘政治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对现代地缘政治的作用机理等重要问题;加强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使成果更加可靠、更易落地,培养全球视野、拓展研究领域和区域,最终形成一套能真正为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理论与思想。  相似文献   
267.
利用1999—2011年EISCAT(EISCAT Tromsø UHF)和ESR(EISCAT Svalbard Radar)雷达的场向电子密度观测数据, 对比分析了两处雷达观测到的极区E层占优电离层ELDI (E-Layer Dominated Ionosphere)事件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统计特征。地面雷达观测表明, 太阳活动水平对极区ELDI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 在太阳活动高年, ELDI在EISCAT雷达处(极光椭圆区纬度)的发生率高于ESR雷达处(极尖/极隙区纬度); 在低年则恰好相反。夏季似乎不利于ELDI的发生, 且在该季节的变化特征不受太阳活动水平及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两部雷达在太阳活动高年观测到ELDI的季节变化规律分别与低年期间的结果相一致: 在冬季和早春, ELDI的发生率较高, 其他季节发生率较低, 夏季尤其低。在ELDI事件期间, 两处雷达观测到事件的持续时间和电离层E层厚度随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 高年事件的持续时间总体上比低年短, 低年观测到ELDI的厚度要小于高年结果; 然而NmE/NmF2比值及HmE却没有表现出明显依赖。  相似文献   
268.
通过编程对IGS精密星历和钟差的Lagrange插值、Neville插值、线性插值、多项式拟合算法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精密星历,插值算法的精度较相同阶次的拟合算法差,在拟合与插值时,选择最佳的阶数,其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对于钟差,采用线性插值算法更为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69.
甲烷(CH_4)作为自然界最常用的燃料,分布极广。同时,甲烷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近地面甲烷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高度上分布不均,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生活。本文利用2009年6月到2012年5月GOSAT卫星上FTS传感器的L4B级数据,研究了近地面甲烷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方面:(1)甲烷月平均浓度处于整体上升趋势,最大增量约为2.35×10~(-8)micromol/mol;(2)从每年9月到次年2月,甲烷月平均浓度以不同增速持续增加;(3)4月到9月,甲烷月平均浓度下降,期间出现下降幅度波动,下降幅度小于上升幅度;(4)2月到4月处于阶段性峰值;(5)甲烷季节浓度的大小关系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在空间分布方面:(1)全球近地面甲烷白天的浓度与夜晚浓度分布不同,有集聚现象;(2)从整体上分析,甲烷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甲烷稀少;(3)从洲际上分析,亚欧非大陆甲烷浓度大于美洲大陆。(4)从地区分析,甲烷浓度分布不均匀;(5)从海陆分析,陆地甲烷浓度明显大于海洋。  相似文献   
270.
李晓斌  李飞  马春红 《测绘科学》2016,41(8):161-164
针对基于增量的导航电子地图动态更新研究较少且研究成果不对外公开的现状,该文首先对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增量数据包的设计、生成和发布;然后针对嵌入式导航软件应用模式,对导航电子地图动态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设计了网络地图服务中的增量包传输和增量包融合技术,并在导航数据融合的同时维护导航数据的拓扑关系。车联网导航数据增量传输与更新技术平台的实现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