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高原东侧突发性大暴雨过程中螺旋度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MM5模式模拟输出结果,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省和四川北部的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附近总存在一对紧邻的大小(低层)或正负(中层)螺旋度中心,低层螺旋度正值区强度远大于中高层螺旋度正负值区,对流层中层正负中心的轴线随高度呈逆时针旋转,相应的垂直结构是一对正负相伴的螺旋度柱.当暴雨区东侧正螺旋度突然向高层伸展,西侧伴有负螺旋度发展,且两中心间等值线变密集时,暴雨开始,大小(正负)螺旋度最强及其间等值线最紧密时,暴雨达到最强盛时期,而且暴雨就发生在两螺旋度之间偏大值中心的等值线密集区.进一步分析表明:螺旋度发生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是水平速度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  相似文献   
12.

摘要:按照有建筑物和无建筑物存在两种情况,针对西安市某一污染源使用CALPUF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时段,无建筑物存在时近地面污染物小时质量浓度最大值为10.80mg/m3,而有建筑物存在时近地面污染物小时质量浓度最大值为17.24mg/m3。有下洗效应与无下洗效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之比:平均值为5.8,最大达104.2。可见,建筑物的下洗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大气质量预测评价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下洗效应。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MICAPS提供的实况资料(包括用实况资料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对2006年7月27日发生在榆林市西北部部分乡镇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当日08:00,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925 hPa湿正压场上生成从东南方向伸入雹区的窄的强对流不稳定舌;雹暴发生前2 h,雹区地面邻近上游生成中β尺度能量比高值中心和反映弱冷空气活动的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雹暴的发生也伴随雹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湿斜压性的增强、边界层温度出现跃升等现象;中尺度纬向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反射率因子分析表明,强冰雹狂风是由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超级单体风暴是由中β尺度小钩状回波和由干侵入引发的新生中γ尺度强对流单体在钩状区合并而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除了伴随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外,对流层低层入流急流持续时间长达50 min,钩状区近地层出现未曾见过或罕见的(由强下沉气流产生)中β尺度环形辐散区和环形辐散区向外扩展的特征。在0.5°仰角速度场,雹暴区气流经历了由径向辐合、气旋性辐合、气旋性旋转、再到径向辐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的环境流场及动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侯建忠  孙伟  杜继稳 《高原气象》2005,24(5):805-810
利用卫星云图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1991年7月28日青藏高原东北侧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陕西关中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台风北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上西伸是该MCC发生发展的重要大尺度条件;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并给出了该类天气预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 5和NECP资料,对2003-08-28西北东部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α、β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α中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在有利背景条件下生成多个β中尺度系统,不同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形成本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阶段。暴雨区南侧600 hPa附近存在干冷层,上部大气层结稳定,抑制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着低空向雨区集中输送。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位涡、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风速风向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作为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情感、伦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与社会评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内在地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清正廉洁、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具有积极的导向和凝聚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和形成崇廉尚洁的从政环境,促进党风和政风建设;有利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促进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按照吴官正同志的话讲,廉政文化就是…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取主要气候变量、地质土壤类型、水文、径流特征、地表植被类型及分布等10个影响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因子,利用K-Means Clustel‘Analysis(快速聚类法)和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分层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进行研究,将陕西地区划分为8个生态农业干旱相似区,并对区划合理性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采用生态因子和干旱因子相结合的聚类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实际情况,充分地体现"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决策支持系统(DSS,即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求解非结构或半结构问题的一种交互式系统.它并不提供结构问题的答案,而是强调直接支持决策者,以提高决策者在决策中所需的业务判断能力,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分析问题、构造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的决策环境.我们于1987年立题,研制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1987、1988年在研制的过程中,部分成果投入业务使用,1989年汛期,全面投入业务试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89年2月验收.在实际使用的基础上,改进和充实新的内容和功能,尤其是在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专家系统(ES)技术对各个客观预报方法的结论进行综合决策.因此,我们研制的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短期天气预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同地区北部的天镇(1958年-2004年)、南部的灵丘(1960年-2004年)和中部的大同市区(1955年-2004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低)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大同地区的气温在逐步上升,市区和天镇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增温过程,灵丘的增温过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市区、天镇和灵丘三地增温最显著的季节都发生在冬季,但从全年来看,市区白天和夜间对增温的贡献相当,灵丘夜间增温大于白天,天镇白天增温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安及周边14个观测站1966~2005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及城市化信息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各站与14站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空间距平值)反映城市热岛空间分布,以城区站与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代表城市影响程度,探讨了城市影响及城市化指数在气温突变和热岛效应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冬夏季,近城区、平原区、浅塬山区与整个区域平均气温变化一致,表现为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而城区和全区变化同步性差,呈现小尺度气候变化特征。2)冬季全区在1977年发生增温突变,这次突变以自然增温为主,与全国(1980年)突变时间基本同步,但略显偏早,比西北区(1984年)偏早7年。夏季全区在1988年发生第一次气温突变增温,比西北区(1993年)偏早5年,偏早原因可能是地形和城市化共同作用。3)冬、夏季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0.65℃、0.46℃,具有典型性。4)城区冬季突变点(1989年)后西安城区的平均气温增加1.3℃,城市影响在气温突变中贡献了0.35℃。夏季突变点(1987年)后平均气温增加了0.4℃,城市影响贡献增温0.39℃,夏季气温突变可能主要是由城市影响造成的。5)城市房屋竣工面积、市区总人口、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