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取分析天山北麓10条河流的纵剖面,通过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特征,同时运用基岩侵蚀力模型来研究河流纵剖面形态的发育演化过程,来揭示河流纵剖面的发育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天山北麓河流地貌地形发育阶段处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前均衡状态时期.塔西河的纵剖面凹曲度最大,向东西两侧河流凹曲度依次降低,乌鲁木齐河与四棵树河凹曲度最小,河流的凹曲度(θ)和河道坡度(Ks)的数值分布规律与所对应构造部位晚更新世以来的抬升速率和地壳缩短速度相一致,排除时间、气候因素和基岩性质影响因素后.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形态变化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用黄土地层学方法研究丁村组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的宏观研究、室内的化学、磁化率分析及年代测定 ,认为“丁村组”上覆黄土层的堆积大约从 7万年前才开始 ,“丁村组”的堆积时代在距今 14— 7万年之间 ,与 S1 古土壤的发育期一致  相似文献   
23.
四维地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模型在地学数量化研究和GIS研究中作用非常关键。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的四维地貌模型 ,能够模拟地貌景观随时间的演变。如何动态表现这种演变 ,一直是地貌模型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探讨四维地貌模型研究的地学理论和意义 ,推导出一种四维地貌模型的建立方法 ,介绍以该方法建立的一个四维地貌模型实例。  相似文献   
24.
公元1038年定襄地震的地质、地貌遗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元1038年,山西省定襄县、忻州市附近发生了一次7 1/4级大地震。通过大量的地质、地貌调查,确认系舟山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地震震中在水峪、鸦儿坑一带;地震在震中附近的基岩山地和黄土台地内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这些崩塌、滑坡阻塞河床,造成了一些堰塞湖。系舟山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的活动。距今6200年以来,断裂的垂直错动速率为2mm/年,断裂至少有2次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5.
RESPONSEOFRIVERTERRACESTOHOLOCENECLIMATICCHANGESINHEXICORRIDOR,GANSU,CHINA①LiYouli(李有利)YangJingchun(杨景春)DepartmentofGeography...  相似文献   
26.
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与新构造演化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祁连山北麓十几条河流的阶地进行野外调查和测量,获得大量河流阶地的分布特征、高度、结构、发育程度和形成年龄等资料和数据,分析河流阶地的发育和变形特征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划分几种挤压构造区阶地的变形模式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演化特征。从阶地发育的年龄序列划分本区自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约0.45~0.15MaB.P.和约0.15MaB.P.至今的两次强烈构造活动阶段,以及它们分别具有的约0.100和约30000a的间歇性构造波动。对东西部不同地段阶地发育与变形特征对比研究表明,祁连山北麓西部新构造活动比东部强烈。  相似文献   
27.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武威盆地 7条河流的阶地测量资料和测年数据探讨了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反映出新构造活动的方式 ,断层活动以逆冲为主 ,河流阶地的错断状况表明活动断层活动的次数 ,盆地西部活动至少有 7次 ,东部活动至少有 5次 ;同时可表明断层活动的幅度与强度 ,以及不同时期活动强烈区具有迁移变化的特点。武威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发育的第四纪断层主要有 3条 ,各条断裂活动次数、强度不尽相同 ,以山前断裂活动最为强烈 ,至今活动仍未停息。 6 0ka前后西部活动强烈 ,2 0ka以来东强西弱  相似文献   
28.
河西走廊榆木山边缘断层构造地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推挤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前陆盆地系。榆木山是位于河西走廊前陆盆地系中张掖盆地和酒东盆地之间的横向隆起山地。根据野外断层露头和地貌体的变形测量和分析,本文认为榆木山北缘断层是一条具有左旋位移的逆断层,东缘断层是一条具有右旋位移的逆断层,这两条断层在全新世期间都有明显的活动。榆木山的发育是沿着北缘断层和东缘断层的逆冲活动,造成山体内地块叠加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一 我国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早在解放以前就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但尽那时的研究只是一些零星的粗浅观察,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生产建设的推动,特别是地震预测工作的推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才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解放以来,我国新构造运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0.
胡小猛  杨景春 《地理研究》2001,20(5):615-622
自1954年发现“丁村人”化石至今,“丁村组”的年代长期存在很大争论。通过对S5以来临汾盆地地貌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出“丁村组”的堆积是在S1早期的一次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盆地湖退后才开始发生的,时间距今大约13万年。结合上覆“丁村组”的黄土古土壤分析,发现其堆积结束于距今约5.2万年。“丁村组”的堆积与气下S1古土壤的发育和L1黄土下半段的堆积几乎是同期的,其形成时代横跨了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