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52.
53.
54.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55.
黄土高原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杨波  刘国彬  刘普灵 《地理学报》2008,63(11):1218-1226
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WIN_YIELD 软件, 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5 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 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 地形坡度是影响作物产量、径流和泥沙的重要因素, 地形高程和坡向的影响普遍较微弱; 地形坡度越大, 作物产量越低, 高粱和玉米在坡度为25o 时的产量模拟值分别较0o 时下降15.44%和14.32%, 大豆、绿豆和马铃薯的下降幅度依次为5.26%、4.67%和3.84%; 产生径流和泥沙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坡度20o左右存在一个高值区间; 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绿豆(豆类)、马铃薯、玉米和高粱; 坡度小于5o的坡耕地可以不进行梯田改造, 坡度大于15o 的坡耕地应及早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56.
摩擦耗能器的类型与性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摩擦耗能器是一种构造简单、耗能机理明确、耗能能力大且性能稳定的耗能减震装置,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不同类型摩擦耗能器的构造与性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摩擦耗能器在开发与应用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Ⅱ.优势种丰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芳  杨波  张光涛 《海洋与湖沼》2005,36(6):518-526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9月胶州湾浮游生物浅水Ⅰ型网中水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母类优势种丰度的季节变化及水平分布.结果表明,对于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半球美螅水母一年中有6月和9(8)月两个丰度高峰,2003年6月丰度最高,达29.5ind/m^3,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47.2 %;薮枝螅水母一年中有9(8)月份和4月份两个丰度高峰,2003年9月份的丰度最高,达12.9ind/m3,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17.4%,4月份该种的丰度占水母总丰度的93.1%;五角水母在9月份丰度高达28.8ind/m^3,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38.7%;八斑芮氏水母2、3月份的丰度均很高,分别为64.7ind/m3、118.0ind/m3,分别占水母总平均丰度的99.5%和98.0 %.对于优势度较小的优势种:四枝管水母、日本真瘤水母、四手触丝水母,真拟杯水母和锡兰和平水母,由于在个别月份占优势,其丰度高低随种类的不同及所在月份的不同而不同.就丰度水平分布来讲,不同优势种类的分布不同时间有所不同,但其丰度分布大都倾向于以湾顶区、湾西部、湾东北部、东部港口沿岸、黄岛沿岸为密集中心.  相似文献   
58.
杨波 《陕西气象》2000,(3):44-46
根据经验和体会 ,提出当好观测员的几条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 ,严守规章制度 ,切实按程工作 ;班内工作有次序 ,步骤方法有条理 ;及早做好本班的各项准备工作 ,防止忙乱现象 ;集中精力 ,细致工作 ,持之以恒 ,做到“四勤”;加强学习 ,熟记规定 ,取长补短 ,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59.
木本植被覆盖岸坡上波浪爬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岸木本植物构成的生态缓冲带作为新型的海岸软防护结构,兼具功能性和生态友好性,在沿海工程建设中愈发受到关注,如何深入开展其防护效果的机理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N-S方程中分别考虑树枝和树干的拖曳力影响,提出了木本植被作用下波浪沿斜坡爬升的表面波衰减的连续介质等效模型,并采用MAC法来跟踪自由曲面上的水颗粒轨迹。本文以波浪沿1/30的斜坡爬升为算例,对比讨论了有无植被作用下波浪的传播过程,并将算例结果与以往试验结果规律进行对照,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分别讨论了植物枝干的高度、密度、树枝倾斜角度等植被特性和波浪因素对植被消浪效果的影响,得到植被消浪的基本规律。文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为实际的护岸工程和生态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利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模拟的1993-2011年中国东部海域19 a冬季逐日海浪场资料以及同期CCMP逐日风场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分析了冬季中国东部海域海浪场与提前0~5 d的东亚大陆地面风场的关联特征。结果发现:海浪场与提前1 d的地面风场的关联更有意义;SVD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分别反映了贝加尔湖以东南下的反气旋式偏北扰动大风(或气旋式偏南扰动大风)和中国东部平原入海的气旋式扰动风场(或反气旋式扰动风场)对中国东部海域海浪的扰动影响。此外,SVD分析还揭示了冬季影响中国东部海域海浪的大风关键区和移动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风关键区从贝加尔湖以东逐步由蒙古南下影响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最后到达中国东部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