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61.
孙莎莎 《北京测绘》2017,(4):28-32,37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提出了时空云平台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以及技术路线,并对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地理编码与匹配技术、大数据引擎并发访问技术、统一内核构造跨平台技术、云端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进行研究,最后对智慧磁县时空云平台系统应用效果进行概要的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62.
采动区公路路面裂缝引发公路产生松散剥落、唧浆、缓慢沉降等病害,危及公路的正常运营,需要对裂缝长度和宽度信息进行监测。针对传统的公路路面裂缝测量获取方法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该文设计使用手机相机采集裂缝图像,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增强和除噪、阈值分割,结合尺度基准提取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信息。运用该方法对采动区公路路面裂缝进行快速获取,实验结果表明:路面裂缝长度计算的相对中误差不超过7.6%;宽度的计算值与实测的宽度相比,其相对误差在8.1%以内,证明该方法检测出的裂缝的长度和宽度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高效地获得路面裂缝的信息。  相似文献   
63.
64.
褒禅山华阳洞主体发育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是含山地区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笔者从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入手,针对岩溶洞穴发育的物质基础、局部构造条件、水流的定向溶蚀及新构造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简要分析了华阳洞的形成机理,并从地学研究、旅游价值等方面阐述了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利用2015年皮山6.5级地震前半年的MODIS影像,通过劈窗算法对震中周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对比地表反演温度和震中周边气象台站气象记录,研究发现震中附近在震前80 d和15 d左右出现明显的热异常,但在震前1个月左右存在短暂的温度低异常现象。另外,根据近22年的气象记录,震中及周边在震前半年气温明显偏高,这种气象异常或可视为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66.
四川盆地侏罗纪大安寨段沉积时期水体富营养化,形成了介壳灰岩—泥页岩的湖相混积层系,为混积岩沉积机制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以川北仪陇—营山地区为研究区,对大安寨段的岩性分类与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该湖相混积层系的沉积过程与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以介壳组分与细粒硅质碎屑(包含黏土矿物)的混杂与交替为主,整体上可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沉积旋回,大一亚段与大三亚段沉积时期介壳滩分布面积较大,大二亚段则广泛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此外浅水介壳灰岩可在重力流驱动下于深水环境中发生搬运与再沉积作用; 混积过程主要为相混合与间断混合模式,混积作用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变化、物质来源、地质营力等因素,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着不同沉积微相的分布,地震、风暴浪等触发机制引起的重力流沉积促使不同微相与物质来源的沉积物(陆源碎屑搬运、生物—化学碳酸盐沉积、远源细粒物质悬浮等)相互混合,增加了混积岩内部的杂乱程度并扩大了混积岩的平面分布范围。本次研究建立了仪陇—营山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沉积过程模式,可为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和相似地质背景下混积作用的成因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
无人机以其机动灵活、受天气影响小、快速获取目标区域影像的优势已成为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重要方法,如何提升无人机测量精度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系统分析无人机监测地表点精度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像控点质量对空三点误差分布、精度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大量的重复观测实验的方法,研究揭示了在四周均匀布设像控点条件下,监测点平面位置、高程的误差特性及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像控点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施加随机误差,研究了像控点平面、高程精度与监测点平面、高程精度的对应关系。最后,依据前述研究成果,给出了提升无人机地表沉陷监测精度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周均匀布设像控点条件下,无人机测量点位平面、高程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但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影响;像控点平面坐标、高程坐标对空三解算平面坐标、高程坐标影响具有独立性;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数字平均可以有效提升测量精度。研究成果为采煤塌陷区无人机高精度监测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针对传统的空间数据测图方法效率低、不适合多群体并行作业的大规模测图工程的缺点,提出基于协同服务的移动实时测图模式,并给出实现模式的系统功能构架以及基于协同交互服务的工作流程。实践证明,基于协同服务的移动实时测图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对于移动测图技术及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70.
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新生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巨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形成了由潜水和承压水组成的大型蓄水构造。该区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氟含量较高,在194个样品中,氟的均值为3.45mg/L,范围值为0.25~14mg/L。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氟中毒大规范流行。研究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补给区-蒸发排泄区的过渡带和盆地中部地下水强烈蒸发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和HCO3-Cl·Na型,总溶解性固体含量为689.84~2005.6mg/L。高氟水的形成与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受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展氟病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对于有效实施安全供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