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通过对马来半岛东部彭亨河28个站位和吉兰丹河2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对比分析了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组成的控制因素和物源示踪意义。结果表明,彭亨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介于24.88~304.29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165.22 μg/g,吉兰丹河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介于126.02~281.40 μg/g之间,平均值为181.15 μg/g。彭亨河大部分沉积物上陆壳(UCC)标准化模式为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吉兰丹河沉积物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沉积物源岩和矿物组成对两条河流的REE组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化学风化对彭亨河REE组成的影响大于吉兰丹河,而彭亨河沉积物粒度组成显著差异也导致了其REE含量变化范围更大。δEuUCC-(Gd/Yb)UCC关系图中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分区明显,表明其可作为定性判别两条河流来源的有效指标,并可用于海区沉积物来源的示踪和定量识别。  相似文献   
52.
页岩气藏中分布着大量的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既是气体的储集场所也是气体的渗流通道。为了分析天然水平裂缝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将页岩气藏的基质和裂缝简化为双重介质模型,建立了三维地质渗流模型,并 采用有限元程序 COMSOL Multiphyscis5.1进行了求解,同时利用现场测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水平裂缝的宽度、空间展布情况、充填以及密度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三维地质渗流模型与二维地质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水平向的裂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当天然水平裂缝的导流能力比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强时,考虑天然水平裂缝时的页岩气产量是不考虑时的两倍。裂缝的宽度实际变化不大,裂缝的导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填充情况对渗透率的影响。在本模型的几何尺寸下,人工裂缝比天然裂缝的渗透率高1个数量级,且1000d时,和不考虑天然裂缝相比,累计产量多出了近3倍。页岩气的累计产量还随天然裂缝垂向分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000d时,裂缝由0增加到1条时,累计产量可增加近4倍,裂缝由2条增为3条时,累计产量增加量为5×108m3。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人工裂缝的设计需考虑到储层中天然水平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