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满足工程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锁相环芯片ADF4360-8的低噪声高稳定度频率合成器.给出了该频率合成器的设计原理、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及其实现方法与流程.重点介绍了一些主要芯片和关键电路.该锁相环频率合成器输出的100 MHz较高频周期信号的峰-峰值达到2.16V,能直接驱动TTL电路.测试结果表明该频率合成器输出的频率信号稳定,噪声低,幅度大.  相似文献   
142.
龙门山断裂带上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甘孜断裂带上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地处鲜水河断裂带的四川甘孜地震台的温泉、姑咱地震台的海子泉、道孚甲宗乡53温泉、康定二道桥温泉地下流体测项有明显的前兆异常.其异常特征表现为破年变规律,存在短临异常,也有1-2年的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43.
北疆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监测资料, 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数据, 分析了近2 000 a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的演变进程, 探讨了人工绿洲扩展过程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及绿洲扩张的特点. 结果显示: 近2 000 a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分为4个时期: 17世纪以前以牧为主时期, 流域人工绿洲仅呈星点分布在交通要道和军事据点; 17世纪以后到1949年才进入半农半牧时期, 流域人工绿洲呈小块状分布在河、泉引水方便之处; 1949年以后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进入了以农为主时期, 人工绿洲由小片联接成大片, 扩大成新疆第四大绿洲群;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化时期, 流域绿洲的二、三产业快速崛起.根据绿洲发展演变与水资源开发程度和灌溉水平将以农为主时期细分为4个阶段, 从4个阶段不同水利条件和灌溉水平下绿洲的规模可以看出人工绿洲的演变进程是与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紧密结合的;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扩张的特点有: 人文因素对其有很大影响, 移民屯垦在绿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60 a来人工绿洲面积成倍扩大, 尽管水利建设支撑绿洲发展, 但仍受到流域水资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4.
中条山地区蓟县系龙家园组和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分别沉积了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地层,白云岩质量较好,达冶镁级工业指标。通过对其分布情况、地层层序、矿体特征、矿石质量、成因类型及潜力程度的分析,总结了中条山地区冶镁白云岩找矿方向及潜力程度,认为中条山西南段冶镁白云岩找矿方向主要为龙家园组白云岩;北东段找矿方向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白云岩。  相似文献   
145.
保护耕地资源,“坚决守住1.2×108 hm2(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区绿洲农业,近年来耕地面积增长很快,从1995-2008年均每年增加15.4×108 hm2,这对抑制全国耕地面积下滑和促进新疆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使耕地面积稳中有增,通过在玛纳斯河流域利用遥感图像解释和实际调查,提出通过绿洲内部土地综合整治,改变现土地利用中的“破碎化”程度,提高净耕地利用系数的思路;在不开荒不增加引水量情况下,耕地面积一般可增加8%~10%,而在一些土地利用规划差和管理粗放地区可增加到15%。通过土地整合使土地化零为整,还为节水灌溉、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6.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古代交通路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环境极为严酷,交通十分困难。但据文献记载,古代曾有以下5条路线,即丝绸之路的南道、姑墨—于阗道、坎城—神山堡—疏勒道、焉耆—于阗道及抒弥—龟兹道,却不乏我国古代人民的足迹。根据现存历史文献反映,晋代高僧法显是我国第一个从东北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玄奘是第一个把塔克拉玛干沙漠比作“死亡之海”的人。  相似文献   
147.
在"十一·五"背景场探测项目"前兆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总体设计的框架下,以满足背景场项目完成后国家地下流体台网中心所有常规和应急产出产品的数据处理、加工制作需求为目标,对地下流体数据处理与产品加工软件系统的功能、处理模型与数据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主要的处理模型进行了测试。软件系统设计已经通过地下流体学科专家组的评审,被背景场项目实施组采纳。  相似文献   
148.
空心包体应力计广泛用于测量地应力,目前采用热敏电阻进行完全温度自补偿。通过对热敏电阻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发现采用DS18B20测量工作应变片的温度变化更有优势。设计了一种使用DS18B20作为敏感元件的测温电路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数码管进行显示,经实验室试验校核及在煤矿现场应用,证明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9.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驱动力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山前地带引水增加,人工绿洲扩大,生态环境改善,但盐渍化发展;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少。古代绿洲衰亡。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是:“两扩大。四缩小”。即在沙漠与绿洲同时扩大的情况下,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水域、林地、草地和野生动物种群减少。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同时与气候波动、河流改道、风沙活跃等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0.
呼和浩特市大气降尘中镉赋存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呼和浩特市不同区域的9个大气降尘样品中镉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含量在总镉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大气降尘中镉的5种形态占总镉的平均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1.80%,残渣态24.42%,碳酸盐结合态19.04%,强有机结合态14.61%,可交换态10.1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是主要存在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残留态镉这三种形态镉生物有效性很低,但当环境改变时可能发生镉释放,应予以关注。汽油和煤的燃烧以及工厂排放镉能加大城市大气降尘中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