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格值函数中高次项不易求准,且其误差积累很快,故应慎重引入;周期项标定误差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它通过影响其它周期的标定精度间接损害最后结果;振幅误差比和初相位标定中误差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可作为因子选择的参考依据。本文推导了有关公式并给出算例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2.
13.
国家一等重力网(简称一等网)是国家1985年重力基本网(简称85网)的一级附合网。关于一等网的平差原则,大致有两种意见。第一种将85网点起始重力值作为固定值,将一等网强制符合在85网上。即85网固定;第二种将85网点重力值作为具有先验精度的虚拟观测值,联合新测绝对重力点值和仪器标定观测,从而提出联合平差方案。平差结果将使85网点起始值得到一定改正数,即85网不固定;上述两种意见的折中,是将85网重力基准作为一等网平差的拟稳基准。细析之,85网点值虽未作为观测值获得直接改正,但也不是固定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用基线法标定重力仪小周期(周期小于1mGal=10~(-5)ms~(-2)误差的有关问题,同时指出:按国内现有条件和现行的观测程式难以精确确定小周期误差,借以改正观测值的意义不大,甚至有时还会损害原有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力一等网与基本网的联合平差对分析和改善基本网的精度、精确求定重力仪格值、充分发挥一等网观测值的精度潜力等都十分有益。如在基本网缺少已知点的薄弱地区引用新的绝对重力结果加入联合平差可大大提高国家重力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笔者提议将一等网与基本网联合平差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分组相关平差原理,将基本网作为第一组平差,并以其平差结果作为具有先验权的虚拟观测值与一等网观测值一并进行第二组平差。可以证明,分组平差与两网联合平差等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我国新旧重力系统实施转换的三种方法。其中平差法理论严谨,充分顾及了重力系统差异的物理意义,并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估算旧网的实际精度;插值法为实地转换,系统转换误差小,计算简便,是较理想的实用模型;回归法是两套系统的平滑拟合,采用全国统一的转换模型,计算工作量最小。三种方法亦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的基准与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绝对重力测量点的精度和分布,为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科学地选择了可靠的绝对基准。分析LOR-G型重力仪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重力基本网的精度。从而建立了点重力值中误差为±5~±13微伽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通过外部检核证实了该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遗忘规则建立了遗忘函数。以艾滨浩斯保持曲线为例,详尽地讨论了遗忘规则的各种数学解释,并由此推导了最佳记忆模式,扼要地讨论了计算机辅助循环记忆方法。本文提出的遗忘函数可准确地描述对各种不同材料记忆的遗忘进程,因而对在心理学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及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拉科斯特重力仪的格值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CR重力仪是测量精度比较高的重力仪,其读数精度是100um/s~2.但由于零漂比较小,每小时约20—30nm/s~2,故在二点之间测单程或单次一般可达100—200nm/s~2的测量精度。显然,如果测量条件及环境恶劣,二点之间的距离很长或二点之间的测量时间间隔太长,则测量精度较差。 拉科斯特重力仪虽有较好的测量精度,但随着人类对地球奥秘认识的深入,对重力测量精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在地震预报预测方面,由于地壳运动,物质分布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附合重力网的严密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志恒 《地震学报》1990,12(4):379-388
本文首先证明了传统的强制符合条件平差法已不适用于现代高精度附合重力网平差,而应根据相关分组平差原理将控制网起始数据作为具有先验精度的虚拟观测值与附合网观测值一起进行平差,其结果与对控制网和附合网实行不等精度一并平差等价.按长段差法组成相对观测方程能获得较高的重力值和仪器格值线性项求定精度.本文推导了有关数学模型,并通过算例对这种平差方法的结果和精度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