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越南沿海的双壳纲软体动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越南沿海的双壳钢软体动物320种,隶属3亚纲,6目,26总科,41科,148属,从种类的组成中,帘蛤科有57种,蚶科32种,樱蛤科29种,贻贝科25种,鸟蛤科16种,牡蛎科14种,蛤蜊科13种,珍珠贝科和扇贝科各12种,紫云蛤科11种,竹蛏科10种,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在7种以内,按种的性质而论,越南沿海主要是由热带种和亚热带种类组成,还有与珊瑚礁紧密联系的热带种,就越南沿海双壳纲软体动物分类区系而论,应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尼-马来亚区。  相似文献   
54.
九孔鲍室内流水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陆上室内流水养成池和育苗池进行集约化养鲍。每个养成池7.0m×5.0m×1.8m,放鲍笼1254个,每笼放养壳长2cm的九孔鲍40 ̄45只,投喂新鲜江蓠。经8 ̄10个月的饲养,鲍壳长可达6cm,成活率达70% ̄85%。  相似文献   
55.
报道了澳门沿海底栖贝类56种,隶属40属27科3纲,并对主要可发展养殖的经济贝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6.
贵州盘县羊槛地区安尼锡克中期凝灰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大学 《贵州地质》2002,19(2):77-81
本文在简要描述新发现于盘县羊槛地区凝灰岩产出的地质、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它是产于中三叠世安尼锡克中期的中性火山碎屑岩,属半局限台地环境的远火山口相产物。这对研究该时期火山活动及其产于该层位的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等珍稀化石的生态和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一、前言(石匈)洲位于湛江市东南面,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海岸线全长36公里,有南港和北港两个内湾,沿岸底质多为沙、沙泥和岩礁滩地。本岛除天然降雨外,岛上没有常年的淡水河川注入沿海。据我们于1976年4月1日至7月22日,在(石匈)洲南港西埠的测定,沿岸表层海水的比重变化幅度为1.01 75~1.0235;水温变化幅度为18.5~33.5℃。关于本岛的前鳃类软体动物,马绣同(1962)、张玺等(1962)、张福绥(1965)、楼子康(1965)等,曾作过零星的报导。我们于1976年3月至7月,在(石匈)洲公社鲍鱼养殖场同志的协助下,对(石匈)洲沿岸的贝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已整理出的海产前鳃类软体动  相似文献   
58.
59.
利用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井水化学、同位素数据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热井钻探资料,对研究区盆地型地热水资源特征及成因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盆地型地热水属于低温地热水,漫江地热井和松江河地热井水温分别为31.2℃和29.5℃,化学组分阳离子以Na~+为主,依次为Ca~(2+),阴离子以HCO~3~-和Cl~-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_3·Cl—Na·Ca;微量组分偏硅酸含量最大,其次为锶和硼酸盐。氚年龄均大于60a;漫江地热井热储层温度平均值为101.91℃,松江河地热井热储层温度平均值为99.71℃;漫江地热井热储循环深度为3.23 km,松江河地热井热储循环深度为3.16 km;地热成因模式为:热源为上地幔传导热;盖层为下更新统军舰山组(Qp~1j)、中生代侏罗系果松组(J_(2-3)g)、林子头组(J_3l)和三叠系长白组(T_3c),厚度约2300 m;热储层为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O_1m)、冶里组(O_1y),亮甲山组(O_1l),张夏组(?_2z)和古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Pt_1z),厚度在400 m以上;地热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少量封存水补给,经深部循环(3.15~3.30 km),受大地热流传导热的加热,在浅部发生冷热水的混合,沿断裂通道向上运移。  相似文献   
60.
1991年4月─1993年8月,对广东、广西、海南的红树蚬Polymesodaerosa(Solander)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与分布等进行了观察。红树蚬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生活在咸淡水交汇的河口和潮间带,生长最适的水温20—28℃,盐度5—20,海水pH7.2─8.2,底质为软泥、泥砂或砂泥,栖息深度约10cm,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繁殖期为5—9月。其肉供食用、药用,可发展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