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泡石矿物定量分析通常采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但用化学物相分析进行海泡石矿物定量,至今未见国内外文献报导,本文探索了应用选择性溶解方法进行海泡石矿物化学物相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以江西乐平海泡石粘土矿床为对象,研究了粘土层中各种伴生矿物在选择性溶解时  相似文献   
82.
在找岩金矿时,曾有人怀疑磁法找金矿没作用。其实不然,实践证明磁法在确定与金矿有关的岩性(矿源层)、岩体分布、控矿断裂构造、接触带等一系列地质问题中,都能指出明确的地质信息。而现阶段已发展到能直接划分出赋矿的蚀变带,并显示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磁异常特征。就此专述如下。  相似文献   
83.
近来收集了航磁和重力测量资料,结合现有资料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质填图,并利用这些资料在北萨地区进行重—磁异常分析,探讨了地球物理模型与低温热液金银矿化之间的关系。 金银矿床经常赋存于磁性体的边部,据推断这些磁性体位于樱岛,雾岛火山的西北部。金银矿床也沿小封闭的重力高分布。经研究发现,观察到的磁异常与经地形模拟和地表地质所引起的磁异常对应较差,这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磁异常并不是由上新世到早更新世火山岩的出露引起的,而是由隐伏的侵入岩所引起。小封闭的重力高被解释为是隐伏的岩株状岩体引起。 岩浆的侵入作用促使裂隙系统和热液对流现象加剧。因此,赋存在推测的磁性体边部的金银矿床是原生的。考虑到这些侵入岩当时的温度低于居里点之下,现代热泉分布在侵入体及其周围、以及参考九州岛南部的居里点深度图,我们推测岩浆侵人活动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4.
作者从当前某些对《地下金属离子电提取法》找金效果认识的绝对化倾向和命名混乱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和对该方法的命名。并指出为了不同异常间的对比而提出标准化单位制问题。 为了扩大找金矿信息,指出采用双极提取的必要性。强调在搞该法的同时,要注意利用初始电流这个参数,它的变化往往同断裂构造和硅化相联系,探讨了产生双峰金异常的原因,并指出了该法亦有非矿金异常的问题。 强调了进行该法必须进行恒流控制,并指出当前使用的几种电流控制器及其提取方式。 文章中提出的七点是当前开展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5.
安庐石英正长岩带的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谈航空物探方法在原生金矿地质成矿预测中的作用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物探(这里指航空电磁法和航空磁法)方法,它有效率高、收效快、研究和控制范围大的特点。尤其在边远、地形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地区,更显出它的优越性。 航空物探目前能测的大比例尺可达1:2.5万或更大,可提供出大量的岩性、断裂构造破  相似文献   
8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兰州九洲台全新世古土壤(S0 )、马兰黄土(L1)和离石黄土顶部的S1等黄土-古土壤系列中检测出种类众多的异地源和原地源分子化石, 这两类分子化石的共存与黄土的风成成因有关, 而只有其中的原地分子才对研究区古植被的恢复有意义. 在引进了一种评估异地源贡献的方法以后, 计算出来的原地源正构烷烃分布反映了研究区从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了草原植被的景观, 其中全新世最暖期可能还有一定的木本植物, 末次冰期可能出现荒漠(草原)植被. 这些研究结果与新近报道的植物硅酸体资料吻合, 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塬面上有关古植被景观的争议提供了新的分子化石方面的证据. 黄土地层的工作也揭示了在分子地层学的工作中, 要考虑异源分子化石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8.
风的变化程度和强弱会引起其他气象要素变化,探究风场时空分布及其历史变化规律,可为气候预报预测和风能科学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基于1964―2019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风速及其他气象因子的逐日监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及经验正交分解法对近56 a辽宁省风场、风速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1964―2019年间辽宁省平均风速呈显著降低的态势,下降速率为0.13 m/(s·10a),月尺度上呈现出“双峰型”变化特点,季尺度上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均未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② 年际和年代际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以中部地区为中心、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演变格局,但年代际风速高值区逐渐由带状转变为点状分布。③ 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变化是辽宁省平均风速减弱的主要原因,日照时数的减少和平均气温的增加促使了平均风速的下降。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昂格尔图湖岩芯AGE15A的粒度、碳酸盐的百分含量和主要化学元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区域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988 AD以来的研究区的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与我国西北西风区古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特征,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延迟。具体表现为:988~1383 AD,昂格尔图湖由洼地发育成小型湖泊,化学风化作用弱,湖区气候环境整体偏冷湿,期间出现几次暖波动;1383~1560 AD,研究区处在中世纪暖期,为温暖、干旱的气候特征,此时湖泊扩张,湖中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呼吸作用增强,造成大量的碳酸盐沉淀,最高值达到8.16%;1560~1700 AD,致使气候在昂格尔图湖形成之后出现最寒冷的时期,降水增加,气候湿冷,此时段与小冰期最盛期相对应;1700 AD之后,温度开始上升,气候回暖,在1900 AD左右达到最甚,此时沉积物中碳酸盐的百分含量也达到最大值,为10.15%,此期间湖泊继续扩张,出现几次气候冷波动。基于我国古代文献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基本不包括沙漠地区,所以本文利用湖相沉积记录来反演腾格里沙漠昂格尔图湖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对中国沙漠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中国西北历史时期的气候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前言对鞍山地区地质构造,过去用地质方法进行研究,只能观察到前震旦纪以后盖层的地质构造.由于深部缺少足够的工程控制,以致对前震旦系地质构造的情况未得到正确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鞍山地区的前震旦系是一个短轴背斜构造(或穹窿构造),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向斜构造(均指主体构造而言).是前者还是后者?搞清这个问题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