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  相似文献   
92.
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
准确获得水成沉积物的年龄是第四纪年代学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释光技术的发展,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具体释光技术的选择、释光测量方法、测年矿物的种类、矿物的粒级和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方法等。线性调整光释光技术能够提取光释光信号中衰退快的组分;单片再生法应用广泛;单颗粒技术在挑选沉积时晒退充分的颗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水成沉积物中的石英比长石更易晒退;较多的实验表明水成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比细颗粒更易晒退;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模型很多,但尚无一种统计模型适用于所有样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气候、构造运动、冰川进退历史和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壤侵蚀量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 ,该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大型海藻栽培等 4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 ,1个水处理区及 1个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经济动植物 ,对虾池水质环境进行生物调控。结果表明 ,循环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单养对虾池明显降低 (t检验 ,P <0 .0 1)。养殖后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E <1)。投入每千克对虾饲料生产0 .6 6 7kg对虾 ,同时生产 0 .0 37kg罗非鱼、0 .738kg牡蛎、0 .4 37kg江蓠 ,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养殖模式还具有防病性、环保性、高效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
在归纳TCRP全站仪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程测量中的技术问题,讨论利用TCRP进行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高程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进行详细论述,结合实际进行相关的试验和应用,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文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磷酸钙液相沉淀包覆氧化铁黄提高其耐热性能。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确定了最佳包覆反应条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合成的包覆颜料进行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氧化铁黄表面包覆1层磷酸钙无机膜,包覆层呈无定形态;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5h。磷酸钙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与磷酸铁混合后,通过磷酸铁受热补黄机制,根据加热理论色差公式推导得到,得到最佳的磷酸铁混合比例,可有效地改善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7.
定向钻技术起源于石油钻井工业,经多年发展已拓展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及灾害处置、煤矿底板含水层改造、蓄能电站抽水通道施工、市政管道铺设等多个领域。地面注浆技术结合定向钻长距离精准穿越的优势,可实现地下工程不良地质高效预加固与灾害安全处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综述了定向钻注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待突破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定向钻与地面注浆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重大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授权专利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定向钻注技术总体已达到自主化、实用化的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千米级长距离快速钻进、复杂地质条件精准导向、地下工程精准注浆处置等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卡脖子”难题。面向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提出了超长距离定向钻注一体化装备“预报、钻进、注浆、检测”四大功能模块,围绕随钻感知预报、快速钻进与卡钻预测、精准导向技术、远距离凝胶可控注浆材料、稳压控制分段注浆工艺、随钻检测系统六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可为我国定向钻注一体化装备技术发展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通过开展侧限条件下完整试样及不吻合节理试样法向荷载压缩试验,研究了节理花岗岩法向应力及法向闭合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化学溶液酸碱值pH(1、3、7、12)和不同腐蚀时间t(10、30、100 d)条件下含不同初始开度b的节理试样法向刚度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吻合节理试样的应力随应变变化特征不同于完整试样及吻合节理试样,由于节理表面微凸体的崩解,在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增长过程中产生了局部应力降现象。不吻合节理法向闭合曲线呈现非线性的特点,法向位移增加速率随法向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相同法向应力下,试样法向位移及节理闭合速率随初始开度的增大而变大。通过引入经典节理闭合模型,分析得出节理试样法向刚度同时受初始开度、pH值及腐蚀天数的影响,其中受初始开度的大小影响最为明显。当pH=1、t=10 d时,法向位移从1~3 mm,b=1.65 mm的试样法向应力较b=3.4 mm的试样提高46.26%~149.46%;节理法向应力及刚度随着酸性溶液pH值的减小而减小;随腐蚀时间增加,不同化学溶液下的部分节理法向刚度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循环剪切过程中剪切位移和循环次数对三维粗糙裂隙非线性水力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天然粗糙裂隙面的高程数据生成三维裂隙面,并通过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循环剪切过程中的法向位移变化值,建立了16个开度空间模型,从而得到了不同剪切位移和循环次数下接触面积和开度分布情况,发现当循环次数一定时,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原本吻合的上下表面发生错动,平均开度和各向异性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剪切位移一定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上下表面起伏在剪应力作用下被磨平,接触面积增大,平均开度减小。将模型导入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得到流量数据,结果表明,水力梯度随流量变化规律符合Forchheimer定律。循环1次时,随着剪切位移从4 mm增加到10 mm,线性Fochheimer系数减小了88.3%,非线性Fochheimer系数减小了95.2%;循环2次时,随着剪切位移从4 mm增加到10 mm,线性Fochheimer系数减小了95.4%,非线性Fochheimer系数减小了99.7%,两系数减小的幅度随循环次数增大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剪切位移的增加对裂隙渗透性有促进作用,循环次数增加对渗透性起抑制作用。此外,...  相似文献   
100.
潘杰 《地质与勘探》2023,59(5):932-945
东天山-北山金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近年来,该矿集区东部的大青山金矿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为了查明成矿期构造特征,进一步指导找矿,通过对已取得勘查资料的综合整理及矿区成矿构造的详细观测解剖,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控矿结构面、成矿期的构造特征及矿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青山金矿床主矿体均位于NEE走向的压扭性逆断层中,主含矿断层受控于矿区北西部的F13;主矿体具有薄而富、尖灭再现的特征,整体向SW侧伏,矿体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自现有矿体向SW寻找深部新矿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