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981.
级别 地价类别 897 601 360 745 404 206 一 级 二 级 三 级综 合商 服 日前,河南省淮滨县城区基准地价更新已经信阳市国土资源局认定后,予以公布。更新后的基准地价共分四大类三个级别,亩平均基准地价达24.6万元,超过以前亩平均基准地价10万元近1.5倍。淮滨县城区基准地价公布@吕志军  相似文献   
982.
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山一带下—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曾被广泛认为是滨海-浅海沉积相。通过测制库鲁木迪组Ⅰ、Ⅱ岩相剖面,结合工作区内库鲁木迪组岩性、沉积构造、厚度、化石等特征,研究其沉积岩石学及相特征,划分沉积相单元、组合序列,分析其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滨-浅海相组成,重点建立该区早—中泥盆世沉积模式,为后期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83.
刘腾  朱志军 《盐湖研究》2016,24(3):8-16
通过对兰坪盆地古近纪野外剖面中含盐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微量和常量元素的测定,利用Adams和Couch古盐度计算公式、Walker"相当硼"判别法及锶钡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该区古盐度特征。结果表明,古盐度在6.5‰~22.05‰之间,盐度变化明显,以半咸水沉积为主,其次为淡水沉积。沉积中心主要位于云龙县—兰坪县一带,古盐度值最高,平面上表现为从沉积中心向盆地周缘盐度逐渐降低,并与其所伴生的沉积环境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结合盆地沉积相、古环境及古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云龙县—兰坪县一带含盐系地层具有优越的钾盐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84.
<正>江南造山带西段广泛出露了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但他们的构造意义至今仍然充满争议,如湖南北部冷家溪群中的科马提岩(Wang et al.,2007a)、贵州东南部梵净山群中枕状熔岩(薛怀民等,2012)、广西北部丹洲群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周金城等,2003;周继彬等,2007)。争论的焦点在  相似文献   
985.
牛志军  吴俊 《地球科学》2015,40(2):346-356
冈瓦纳与欧亚大陆间的昌都地块构造属性存在争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生物古地理区系判别.青海南部二叠纪类化 石群的研究表明昌都地块该生物群一直表现为暖水的特提斯型,与华南地区始终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其生物古地理归属应 为特提斯大区华夏-特提斯区华南亚区.昌都地块南界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在早二叠世为划分青藏高原暖水型特提 斯区的南界,不仅是华南亚区与藏北冷暖混合亚区的分界线,也是特提斯大区与冈瓦纳大区的分界线.中二叠世以后该带不再 构成大区界线,但在确定次一级分区界线上仍是一个很好的划分标志;北界金沙江缝合带二叠纪两侧生物群表现出一致性, 未形成浅海底栖生物自由迁移的障碍,不具有生物古地理分区意义.   相似文献   
986.
高尔旗中——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并勘查成型的一处工业矿床,位于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之阿巴嘎北段。该矿床主要成矿元素为银、铅、锌和金,伴生组分有镓、硒、砷、硫;矿体具半隐伏-隐伏、倾角缓、埋藏浅、富矿段相对集中、有用组分较多等特点。经2011年~2013年普查控制,矿床规模铅、锌、银为中型,目前已进入勘探和矿山开发论证阶段。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确立了阿巴嘎旗北部区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地位,对于指导本区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7.
调水调沙后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响应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7月在黄河第16次调水调沙事件后,开展了水文、化学与生物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温度、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盐度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显示了黄河水输入的影响程度。叶绿素a与营养盐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黄河口偏渤海湾侧明显高于偏莱州湾侧,且近河口区明显高于离岸区。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普遍存在磷酸盐(DIP)的绝对和相对限制;但黄河水沙输入在局部站位缓解了硅(DSi)限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显著受到盐度的影响,在受黄河水输入影响显著的C、D、E断面,蓝藻与绿藻的生物量比例明显增高;影响相对较弱的断面则以硅藻、甲藻为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Si、DIP和盐度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空间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甲藻、蓝藻与绿藻群落受盐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硅藻群落;但甲藻群落对营养盐结构的敏感性低于硅藻、蓝藻和绿藻群落。  相似文献   
988.
物源分析对研究一个地区的沉积作用、构造演化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西藏贡觉盆地古近系贡觉组砂岩的物源特征,本文对研究区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揭示了研究区古近系贡觉组砂岩的物源方向,认为油扎、兴达、斑那等地物源方向为自南东向北西,哈家乡物源除有来自于油扎方向外,还有来自于东部逆冲断层上盘的相邻古生界和三叠纪的火成岩单元加入。重矿物组合特征及ATi、GZi等特征指数表明古近系贡觉组物源区成因岩类型较多,但含量不同,以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较少;根据指相矿物特征判断古近系贡觉组砂岩形成环境为水体较浅的氧化环境,但氧化程度不同,南东部较北西部氧化环境强,斑那村较油扎乡水体浅,氧化度更强。  相似文献   
989.
热融湖塘作为多年冻土退化产生的分布最广的热喀斯特景观,是大气中甲烷(CH4)的重要来源。热融湖塘的形成和演化及其对全球大气CH4循环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综合阐述了北半球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的演化、分布及变化特征,揭示了热融湖塘CH4的产生、氧化、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北极地区热融湖塘总面积约为1.4×106 km2,虽然部分地区可能导致湖塘扩张或形成新的湖塘,但整体上湖塘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总面积约为2.83×103 km2,表现为中部地区湖塘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黄河源地区呈减少趋势。受有机质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差异的影响,热融湖塘表层富含有机质的淤泥层及融化的深层冻土层CH4产生潜力较大,但CH4氧化过程极大地限制了湖塘CH4的排放。目前,环北极地区热融湖塘CH4排放量为1.9~6.3 Tg CH<...  相似文献   
990.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南120 km处,为大兴安岭中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规模有望达到大型的钨矿床,也是本地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白钨矿矿床。赋矿围岩是侵入奥陶系裸河组(O2-3lh)地层中的花岗岩体,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对赋矿花岗岩进行的LA_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9.2±0.6 Ma(N=20,MSWD=1.3);灰白色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9.0±0.6 Ma(N=20,MSWD=0.7);石英二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8.6±0.7 Ma(N=20,MSWD=0.6)。这一结果表明上述花岗岩为燕山早期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3件花岗岩样品中均发现继承性锆石(年龄为779.1 Ma和463.2~486.0 Ma),说明本区可能具有新元古代和早中奥陶世的基底。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3种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均以高硅(Si O2=63.09%~73.53%)、富碱(ALK=7.60%~8.74%)和整体弱过铝质(A/CNK=0.97~1.08)为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La/Yb)N=3.96~12.28],整体具中等铕负异常(δEu=0.55~1.01)。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比值蛛网图上主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Rb、Th、U、K、Pb等元素富集,Ba、Nb、Ta、Sr、P、Ti等元素明显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经过分析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岩浆上侵过程中也可能萃取含钨建造中的钨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