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9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初论成矿流体及金属矿物富集系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长期积累的有关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成矿系统分类方案。本篇首先介绍10种成矿流体及其金属矿物富集系统的主要特征,10种系统包括:镁铁质岩浆中的堆积系统、镁铁质岩浆与硫化物熔融体不混溶系统、长英质岩浆与挥发相不混溶系统、热水中矿物子相析出系统、热水与CO2不混溶系统、热水与有机物不混溶系统、变质热水矿物子相析出系统、地下水矿物子相析出系统、地表水中的堆积系统和地表水中矿物子相溶解系统。  相似文献   
72.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 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 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 提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 ~ 160 Ma, 140 Ma左右和130 ~ 110 Ma 3个时期. 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 认为3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73.
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次工作对产于矿集区中北部NWW向断裂带内的孔棺和金铜沟花岗闪长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0.7±1.8)Ma和(230.4±1.8)Ma的年龄,属中三叠世。两岩脉稀土元素配分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强烈分馏,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比值接近陆壳;87Sr/86Sr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712 833±0.000 017和0.712 365±0.000 016。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岩浆可能主要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石榴子石等矿物残留,无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同碰撞初始阶段。结合区域构造和岩浆特征,认为凤太矿集区经历了250 Ma左右的洋壳俯冲阶段、230 Ma左右的同碰撞阶段以及220—200 Ma的后碰撞阶段。岩脉230 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NWW向断裂带活动的时间上限。区内NWW向构造约形成于中三叠世,NE向构造发育于晚三叠世。区域构造、岩浆及金、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时空耦合,暗示了三者都是印支期秦岭造山作用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西侧约0.5km处,二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等方面均相似。该矿床共划分出5个含矿带,其产出位置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本次工作对柴蚂金矿床中发育的脉状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等时线年龄为(210.8±2.4)Ma,即晚三叠世;闪锌矿的~(87)Sr/~(86)Sr_i值为0.710 55±0.000 11,指示铅锌矿化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陆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凤太矿集区内的铅锌矿化和金矿化是在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后碰撞过程中同一时代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5.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矿集区的西北部,矿体产于长沟-八卦庙向斜和长沟-打柴沟背斜核部和两翼的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脉阶段。对主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Ar/39Ar测年研究,获得坪年龄为(219.0±2.0)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9 Ma左右,即晚三叠世。前期工作获得该阶段碳酸盐矿物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203.0±1.6)Ma,2个年龄值可能限定了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柴蚂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与剪切带长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递进变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6.
大别山商城——麻城断裂带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义天  刘德良 《地质论评》2000,46(6):611-615
商城--麻城断裂带在大别山的构造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缺乏精细的测年研究,有鉴于此,我们采用断裂带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10Ar-^39Ar年代学方法测定其变形时代。结果表明,商麻断裂带形成于226Ma左右,是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碰撞后期的产物,是一条垂直于造山带走向的横向平移断层。在商麻断裂带的转换调节下,其两侧地块发生差异位移、抬升和相对旋转,导致东西两侧的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  相似文献   
77.
新疆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根据大量的实际工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对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NaCl子晶多相包裹体和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78~355℃)、中低盐度[w(NaCleq)2.57%~22.10%]的H2O-NaCl-CO2-CH4体系。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3.0‰~ 2.61‰,平均值为0.07‰,暗示硫来自地幔或与地幔相关的岩浆。白云石和菱铁矿的δ^13CPDB值为-5.4‰~-0.6‰,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幔及海相碳酸盐岩。氢和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混合少量岩浆水。萨瓦亚尔顿金矿与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和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金矿具有相似性,但它在浅成中-低温条件下成矿,且金、锑共生。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成分的改变、水-岩交换作用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陕西凤太(凤县-太白)矿集区是南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7个大中型铅锌矿床以及许多小型矿床(点)。关于铅锌矿床成因前人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成因认识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同生成矿还是后生成矿,是一期成矿还是两期成矿。多年来笔者在凤太矿集区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工作,文章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十年来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等方面的新进展,系统论述了铅锌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建立成矿模型,并提出新的找矿方向。笔者认为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的后碰撞阶段,是区域大规模构造变形变质-岩浆作用-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期成矿事件中后生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扩容空间充填交代形成不同矿化类型铅锌矿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多源流体成矿系统。根据成矿模型,提出了中泥盆世古道岭组灰岩的内部及灰岩与中酸性岩体接触带附近是今后深部找矿勘查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79.
通过广泛的地质调查、同位素测年和综合对比研究,探讨了阿尔泰地区金矿的成矿类型、地球动力学背景及资源潜力。综合研究表明,岩金矿床主要产于海西构造层的强变形、浅变质构造带,属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时代集中在310~270Ma;成矿作用与后碰撞阶段岩石圈拆沉引发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对比研究表明,目前发现的金矿床(点)仅相当于区域变质流体成矿系统的浅部,主体部分由于中生代以来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而未能抬升剥露出来。受两次构造抬升影响,加里东构造建造带的造山型金矿基本剥蚀殆尽,而海西构造建造带是寻找岩金矿床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80.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走滑双重构造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县)太(白)矿集区是西秦岭地区最重要的成矿区之一,这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Pb、Zn、Au、Cu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其中,已探明的Pb-Zn(Cu)资源储量约450万吨,Au资源储量200余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