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分析长江流域76个位点的水化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吉布斯(Gibbs)图、三角图、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对长江水系河水中离子化学特征的影响和流域的主要风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水系的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其中碳酸盐和蒸发岩矿物对干流水系溶质的贡献率分别为43.6%和37.9%,而对支流水系溶质的贡献率分别为33.1%和39.1%。干流流域内主要的风化反应以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为主,而支流流域内Cl-/(Na++K+)接近1∶1,体现出蒸发岩风化的显著特性。Si/K比值较低,表明长江流域内的风化反应是在表生环境中进行的,且产物是富含阳离子的次生矿物。  相似文献   
52.
朱家平  刘建坤  王亚平  谢恩平 《地质通报》2010,29(11):1721-1725
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的基本步骤为:①对标准曲线的各点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给出各点的标准不确定度;②对标准曲线各点的响应值进行多次测定,得出其平均值和标准不确定度;③以这2个标准不确定度为权重进行拟合,得出双误差拟合方程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④计算标准曲线各点与其校准点的差值,并将其转换成标准不确定度;⑤将以上4项按不确定度传播规律计算总不确定度。实际测量时, ①、②、④步用插值法算得。通过一个实例比较了不同拟合方法间结果的差别,说明了运用X、Y的相对误差作为权重的直线拟和,再加上“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算得的测量不确定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3.
树木年轮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亚平  许春雪 《岩矿测试》2005,24(2):129-134
由于树木在其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吸收养分和能量并且从环境中汲取各种化学元素到每年的生长层(即年轮)中,所以树木年轮与它们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树木年轮可以提供树轮生长的环境要素信息,其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文章综述了树木年轮长年表的建立以及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若干应用,并且概述了树木年轮研究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54.
土壤和沉积物中元素的化学形态及其顺序提取法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介绍了形态分析的概念和化学形态分析方法,探讨了广泛应用于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中的Tessier和BCR顺序提取方案及其异同,综述了顺序提取方法在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及中国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55.
使用自制的全自动探针原子化装置,将探针原子化技术应用于测定高纯金属镁中痕量铅,利用样品中的基体镁转化成的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进一步改善了铅的分析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仪器条件和探针原子化分析条件,并与管壁原子化法进行了比较。方法检出限为4.3×10-12gPb,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8.2%,高纯金属镁中加标回收率在93%~104%。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东北三省1960—2005年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地表干湿状况的影响,利用该区1960—2005年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 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构建干燥度指数,并采用Kriging法进行空间插值以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表干湿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1960—1979年间,由于降水减少和潜在蒸散增加,地表干燥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水汽压差增大是潜在蒸散增加的主要原因;1980—2005年间,大部分地区地表干旱状况有所减缓,其中以黑龙江省和吉林东部尤为明显。降水增加和潜在蒸散减少是地表干旱状况趋缓的主要原因,风速降低和净辐射减小导致潜在蒸散减少。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并未加剧东北三省的干旱化。  相似文献   
57.
土壤样品分别采于山西省大同、太原和临汾3个地区。实验分成吸附解吸、竞争吸附和运移实验3个部分。其中吸附实验分成砂粒土壤和粘粒土壤2个粒级分别进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Hery模式更适合描述3种土样砂粒部分和粉粘粒部分对Pb^2+的吸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Pb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受CEC的影响很大。在竞争吸附实验中,Pb的存在减少了土壤对Cd的吸收;腐殖酸对土壤吸附Pb^2+表现出抑制作用。解吸实验结果表明,Pb在土壤中以专性吸附为主,吸附的Pb很难解吸下来。运移实验结果显示,在长达20天的淋滤过程中Pb^2+仍没有穿透土柱,说明土壤对P^2+的吸附能力极强,Pb迁移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58.
王亚平  裴韬  许春雪  陈德兴 《沉积学报》2004,22(Z1):135-139
通过对不同深度土壤中Hg和As含量的测试、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调查,了解Hg和As元素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累积层位、垂直迁移过程,进而探索Hg和As元素的转移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即形成"化学定时炸弹"的可能性).对北京东南郊南苑土壤钻孔剖面研究发现,在深度为13.66~16.00 m之间的土壤层,pH剧烈变化,As元素含量明显增高,初步判断该层位是污染物的主要累积层位.  相似文献   
59.
土壤重金属元素可提取态是衡量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但其含量随着土壤酸碱性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提取土壤重金属元素可提取态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提取剂与提取方法的选择。中国有关土壤重金属元素可提取态的标准分析方法或技术规范涉及的提取剂多达7种(pH=5.8盐酸溶液、0.1mol/L盐酸溶液、0.43±0.02mol/L硝酸溶液、0.11mol/L乙酸溶液、1mol/L硝酸铵溶液、0.005mol/L DTPA浸提剂、0.01mol/L氯化钙溶液),不同学者对不同提取剂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对于通用提取剂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选择代表性农耕土壤样品,采用以上7种提取剂提取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镉镍铜锌铬铅砷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镉铬铜铅锌镍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砷和汞含量,对比了7种提取剂对各重金属元素的提取率,并研究了土壤酸碱性质对重金属元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稀酸溶液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提取率较高,且与土壤的酸碱性无关;(2) 1mol/L硝酸铵溶液虽然对镉的提取能力表征了镉在酸性土壤中的活性远大于碱性土壤的特点,但其对碱性土壤中铅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0.
2010年北京标准物质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亚平  袁建  许春雪 《岩矿测试》2011,30(4):514-520
2010年北京标准物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分析测试学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协办。大会围绕当前标准物质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会议主题包括标准物质与环境保护、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关系,标准物质的制备、测试方法及技术挑战和国内外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分会报告主题是公共安全与大众健康,先进能源、能源科技与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物质的研制,标准物质的国际化发展、标准物质的应用及共性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外学者就共同解决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标准物质领域取得的成绩,提高了我国在标准物质领域的国际地位。本文总结了会议讨论的主题和我国标准物质尤其是地质标准物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截至2010年底,我国标准物质总数达到6011种,其中一级有证标准物质1701种,二级有证标准物质4310种,主要集中在钢铁、无机、工业材料等领域,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存在品种不全、门类欠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地质标准物质得到快速发展,而一些重要发展领域,如新资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临床,有色金属,食品成分,有机污染物等标准物质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